金其《華陽國志》中國名著簡介作者:金其
《華陽國志》十二卷,記述今漢中、四川和云貴等地的風(fēng)土人物,好象后世的地方志。作者是東晉常璩。
常璩,字道將,東晉時(shí)江源(今四川崇慶縣)人。曾作過成漢李勢的散騎常侍,撰寫過《漢之書》(又稱《蜀李書》)十卷,專記成漢李氏的興滅。公元347年(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常璩勸李勢歸降東晉,到建康后為晉之參事,又?jǐn)U大原書范圍寫成《華陽國志》?,F(xiàn)在的漢中、四川和云貴等地,是《禹貢》中的梁州,其北界即為華陽(華山的南面),所以常璩的書以“華陽”為名。本書所包括的地理范圍大體也就是這一地區(qū),故十二篇的篇目是:《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后主志》、《大同志》(記漢晉平蜀以后事)、《李特、雄、期、壽、勢志》、《先賢士女總贊》(包括《漢中士女志》、《梓潼士女志》等)、《后賢志》、《序志并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
本書是古代地方性的史書中比較完整的一部,宋人呂大防說它“于一方人物,丁寧反復(fù),如恐有遺,雖蠻髦之民,井臼之婦,茍有可紀(jì),皆著于書。”常璩確實(shí)作了很大努力。他不僅是四川人,在那里長期生活、作官,而且還有許多資料可作參考,因?yàn)樽晕鳚h以來,司馬相如、嚴(yán)君平、揚(yáng)雄、譙周等人都寫過有關(guān)這個(gè)地區(qū)人物事跡的書,特別是陳壽的《益部耆舊傳》和佚名氏的《南裔志》等,更是其重要參考材料。
本書的內(nèi)容以風(fēng)土人物為主,大部分是敘述政治沿革,但也注意到了交通險(xiǎn)塞、物產(chǎn)土俗、大姓豪族,以及先賢士女各方面。其中有許多史料為一般史書所未載,或只有簡略的記載。如秦國李冰為蜀郡守,開岷江以灌溉成都平原,即以本書的記載為最詳細(xì)。又如四川的鹽井、火井,在書中也有較詳細(xì)的記載。有關(guān)地方性史料和傳說在書中保留不少,有較高的參考價(jià)值。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漢魏叢書》中都可以找到《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是什么樣的書有沒有簡介《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東晉常璩撰寫于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書分為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壽、李勢志,先賢士女總贊,后賢志,序志并士女目錄等,共12卷,約11萬字。記錄了從遠(yuǎn)古到東晉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記錄了這些地方的出產(chǎn)和歷史人物。洪亮吉認(rèn)為,此書與《越絕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地方志。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s/1hsULOaRk7YdzPKM2EYziZQ
?pwd=mudr 提取碼: mudr ?
《華陽國志》卷十一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地方志著作,是由東晉時(shí)期成漢常璩撰寫于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的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以下是我整理的《華陽國志》卷十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后賢志
聞之:善志者述而不作,序事者實(shí)而不華。是以史遷之記,詳于秦、漢,班生之書,備乎哀、平,皆以世及事邇,可得而言也。西州自奉圣晉后,俊偉倜儻之士,或修德敷讓,行止從時(shí),或播功立事,羽儀上京,策勛王府,甄名史錄,侔于先賢。會遇喪亂軋構(gòu),華夏顛墜,典籍多缺。族祖武平府君愍其若斯,乃操簡援翰,拾其遺闕。然但言三蜀,巴、漢未列;又務(wù)在舉善,不必珍異。揆之《耆舊》,竹素宜闡。今更撰次損益,足銘后觀者凡二十人,綴之斯篇。雖行故墜沒,大較舉其一隅。
衛(wèi)尉、散騎常侍文立廣休
散騎穆穆,誠感圣君。
西河太守柳隱休然
西河烈烈,秉義居貞。
漢嘉太守司馬勝之興先
漢嘉克讓,謙德之倫。
郫令、州主簿常勖修業(yè)
郫君謇諤,自固厎身。
江陽太守何隨季業(yè)
江陽皎皎,命世清淳。
梓潼太守王化伯遠(yuǎn)
梓潼矜矜,在險(xiǎn)能平。
太子中庶子陳壽承祚
庶子稽古,遷固并聲。
漢中太守李宓令伯
漢中暐曄,才蓋群生。
犍為太守杜軫超宗
犍為卬卬,友于寔令。
給事中任熙伯遠(yuǎn)
給事溫恭,尚德蔑榮。
中書郎王長文德俊
中書淵識,寶道韜明。
大長秋壽良文淑
長秋忠肅,明允篤誠。
大司農(nóng)、西城公何攀惠興
司農(nóng)運(yùn)籌,思侔良、平。
少府、成都威侯李毅允剛
少府果壯,文武是經(jīng)。
衡陽內(nèi)史楊邠岐之
衡陽固節(jié),隱然不傾。
尚書、三州都費(fèi)立建熙
尚書準(zhǔn)繩,古之遺直。
湘東太守常騫季慎
湘東氾愛,仁以接物。
武平太守常寬泰恭
武平亹亹,冰清玉嶷。
揚(yáng)烈將軍、梓潼內(nèi)史譙登慎明
闕
江陽太守侯馥世明
闕
文立,字廣休,巴郡臨江人也。少游蜀太學(xué),治《毛詩》、《三禮》,兼通群書。州刺史費(fèi)祎命為從事,入為尚書郎,復(fù)辟祎大將軍東曹掾,稍遷尚書。蜀并于魏,梁州建,首為別駕從事。咸熙元年,舉秀才,除郎中。晉武帝方欲懷納梁、益,引致俊彥,泰始二年,拜立濟(jì)陰太守。武帝立太子,以司徒李胤為太傅,齊王驃騎為少傅,選立為中庶子。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誕陟大繇,猶朝日初暉,良寶耀璞。侍從之臣,宜簡俊乂,妙選賢彥,使視觀則睹禮容棣棣之則,聽納當(dāng)受嘉話駭耳之言,靜應(yīng)道軌,動有所采,佐清初陽,緝熙天光。其任至重,圣王詳擇,誠非糞朽能可堪任。臣聞之,人臣之道,量力受命,其所不諧,得以誠聞?!钡蹐?bào)曰:“古人稱:與田蘇游,非舊德乎?”立上:故蜀大官及盡忠死事者子孫,雖仕郡國,或有不才,同之齊民為劇。又上:諸葛亮、蔣琬、費(fèi)祎等子孫流徙中畿,宜見敘用,一則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傾東吳士人之望。事皆施行。
十年,詔曰:“太子中庶子立忠貞清實(shí),有思理器干。前在濟(jì)陰,政事修明;后事東宮,盡輔導(dǎo)之節(jié)。昔光武平隴、蜀,皆收其才秀,所以援濟(jì)殊方,伸敘幽滯也。其以立為散騎常侍。”累辭,不許。上疏曰:“臣子之心,愿從疏以求昵;凡在人情,貪從幽以致明。斯實(shí)物性,賢愚所同,臣者何人,能無此懷?誠自審量,邊荒遺燼,犬馬老甚,非左右機(jī)納之器。臣雖至愚,處之何顏!”詔曰:“常伯之職,簡才而授,何謙虛也?”
立自內(nèi)侍,獻(xiàn)可替否,多所補(bǔ)納。甄致二州人士,銓衡平當(dāng),為士彥所宗。故蜀尚書犍為程瓊雅有德望,素與立至厚。武帝聞其名,以問立。立對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稟性謙退,無復(fù)當(dāng)時(shí)之望,不以上聞耳。”瓊聞之,曰:“廣休可謂不黨矣,故吾善夫人也?!蔽鹘绔I(xiàn)馬,帝問立:“馬何如?”對曰:“乞問太仆?!钡勖可破涔?。遷衛(wèi)尉,猶兼都職。中朝服其賢雅,為時(shí)名卿。連上表年老,乞求解替還桑梓,帝不聽。咸寧末卒。帝緣立有懷舊性,乃送葬于蜀,使者護(hù)喪事,郡縣修墳塋,當(dāng)時(shí)榮之?!『筚t志
聞之:善志者述而不作,序事者實(shí)而不華。是以史遷之記,詳于秦、漢,班生之書,備乎哀、平,皆以世及事邇,可得而言也。西州自奉圣晉后,俊偉倜儻之士,或修德敷讓,行止從時(shí),或播功立事,羽儀上京,策勛王府,甄名史錄,侔于先賢。會遇喪亂軋構(gòu),華夏顛墜,典籍多缺。族祖武平府君愍其若斯,乃操簡援翰,拾其遺闕。然但言三蜀,巴、漢未列;又務(wù)在舉善,不必珍異。揆之《耆舊》,竹素宜闡。今更撰次損益,足銘后觀者凡二十人,綴之斯篇。雖行故墜沒,大較舉其一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0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桃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