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哈姆雷特》
小馬哥:
安子,咱們就從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開始
注解:朱生豪1912年出生于浙江省嘉興市,原名朱文森
朱生豪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上海世界書局工作
,任英文編輯,1935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從1937年開始,他的翻譯作品陸續(xù)出版。安子:
說到莎士比亞的作品,先要說說莎士比亞作品的中文譯本
。莎士比亞作品的譯本
,在中國以朱生豪和梁實秋的譯本為主,人民文學出版社和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譯本,都以朱生豪的譯本。朱生豪從1937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到1944年,先后譯有莎士比亞的喜劇、悲劇、雜劇等31個品種。朱生豪一生貧窮
,僅靠微薄的稿費維持生活朱生豪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譯者
我國著名學者梁實秋在1930年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
說到《哈姆雷特》
小馬哥:
安子,給我們講講《哈姆雷特》的故事吧
語錄:超乎尋常的親族
——《哈姆雷特》
脆弱啊
——《哈姆雷特》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自己忠實
——《哈姆雷特》
世上之事物本無善惡之分
——《哈姆雷特》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哈姆雷特》
注解:《哈姆雷特》是由威廉·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于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
安子: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著名悲劇之一,又名《王子復仇記》
眾所周知的那句臺詞——“生存還是死亡
小馬哥:
實際上,王子哈姆雷特并沒有成功
,盡管最后他刺死了仇人,但他的復仇卻很失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安子:
因為他一直在彷徨
,他憎恨這個世界,也憎恨自己。他對別人冷嘲熱諷,對自己則是不斷地責備。他嘗試去做一些事情哈姆雷特是悲劇的中心人物
哈姆雷特注定是個悲劇人物
,他雖然善于思考,卻優(yōu)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并不堅信人民。盡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布新,但他總是郁郁不樂、遲疑不決,始終是孤立的。這就注定了他與丑惡同歸于盡的悲慘命運。注解:《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
。本劇是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頻度最高的劇目,是世界著名悲劇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