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 崔護
“人面桃花相映紅”全詩寓意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從故事情節(jié)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于畫面與畫面、畫面里(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xiàn)地表達出來了。全詩自然渾成,猶如從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盡。
“人面桃花相映紅”出自《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譯文:
? ? ?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
? ?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
崔護(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博野縣)人,生平事跡不詳。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jié)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度圃姟反嬖娏?,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jīng)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桃花依舊笑春風全詩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1、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2、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詩意: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同者、續(xù)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chǎn)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xù),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fā)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shù)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jīng)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fā)、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tài),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全詩
二月春風似剪刀全詩
《詠柳》
作者:賀知章
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詠柳:一作《柳枝詞》。
2、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說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3、妝:裝飾,打扮。
詩意:
早春的柳樹發(fā)出嫩綠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來的萬縷垂絲好像是綠色的裙帶。不知這綠葉是誰剪裁出來,原來是二月的春風細細剪裁。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讀者所經(jīng)??吹降?。這詩別出新意,翻轉(zhuǎn)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xiàn):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赌鲜贰氛f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shù)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xiàn)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lián)系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仿佛沒有什么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春風得意馬蹄疾全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全詩
《登科后》
作者:孟郊
原文: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注釋:
1、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弟,經(jīng)吏部復試取中厚授予官職稱登科。
2、齷齪(w chu):原意是骯臟,這里指不如意的處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蕩(d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5、思無涯:興致高漲。
6、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7、疾:飛快。
詩意:
昔日科舉不得志,心胸郁悶促狹的時光實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蕭灑曠達自由自在思緒開闊無涯。乘著和煦的春風,志得意滿,策馬馳騁在寬闊的天街上,馬蹄似乎也格外輕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盡長安似錦的繁花。
賞析: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生面、風云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這首詩因為給后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詩人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所以,詩一開頭就直接傾瀉心中的狂喜,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時金榜題名,終于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著春風策馬奔馳于鮮花爛漫的長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駘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shù),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蕩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不僅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態(tài),還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兩個成語。
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fā)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芍鶎懘猴L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并不留連于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游人爭觀的長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馬疾馳,偌大一個長安,無數(shù)春花,一日是不能看盡的。然而詩人盡可自認為當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盡不妨說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得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征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較大,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后人喜愛的名句。
人面桃花相映紅全詩
人面桃花相映紅全詩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1、都:唐時的京城長安。
2、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詩意: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jīng)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fā)、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tài),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同者、續(xù)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chǎn)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xù),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fā)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4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游白水書付過》鑒賞
下一篇: 用桃花造一個簡單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