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唐且使秦不辱君命(魏策四)》原文鑒賞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②。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注釋】 ①秦王:秦贏政,因尚未稱帝,故稱秦王。 ②說:通“悅”。
【今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回安陵,安陵君能否答應(yīng)我的要求?”安陵君說:“大王施給恩惠,以大換小,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希望能終身守衛(wèi)它,不敢同您交換。”秦王聽了,很不高興。安陵君于是派唐且出使秦國。
秦王謂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④,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且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⑤?”
【注釋】 ①秦滅韓在公元前230年:滅魏在公元前225年。 ②者:語氣詞。 ③錯:通“措”。錯意即置意:放在心上。 ④廣:擴大。 ⑤豈直:豈但。
【今譯】 秦王對唐且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是什么緣故啊?況且秦滅掉韓、魏,安陵君之所以能憑借五十里土地存在下來,是因為我認為安陵君是個忠厚老實的長者,因而才未進攻他。現(xiàn)在,我用十倍的面積,請求給安陵君擴充土地,但安陵君反對我的建議,這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且回答說:“不對。不是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衛(wèi)它,即使大王拿出一千里,也不敢交換,豈但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①,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魄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②?”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③,以頭搶地耳④?!碧魄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⑤。夫?qū)VT之刺王僚也⑥,彗星襲月⑦;聶政之刺韓傀也⑧,白虹貫日⑨;要離之刺慶忌也⑩,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11),與臣而將四矣(1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13),流血五步,天下縞素(14),今日是也?!蓖Χ?。
【注釋】 ①怫然:勃然,臉上陡變怒色的樣子。 ②布衣:普通百姓。 ③冠:貴族男子戴的帽子,此指一般百姓戴的頭巾。徒跣(xian顯):光腳。 ④搶:撞,觸。 ⑤士:此指有本領(lǐng)、膽量的人。 ⑥專諸:人名,伍子胥給吳公子光所薦的勇士。王僚:吳王壽夢第三子夷昧之子。 ⑦彗星襲月:彗星的尾光掃過月亮。 ⑧聶政:戰(zhàn)國時齊人。韓傀:一名俠累,韓國國相。 ⑨白云貫日:一道白氣上貫日光。 ⑩要離:春秋吳國勇士。慶忌:吳王僚之子。 (11)休祲:吉兇的征兆。休:祥氣;祲:兇氣。 (12)與臣而將四:專諸、要離、聶政加上唐且自己,將成為四個人了。 (13)伏尸二人:如唐且刺死秦王,自己也難免一死,故言。 (14)縞:未經(jīng)染色的絹。素:白綢。 (15)“縞素”合稱:一般指穿白戴孝。
【今譯】 秦王充滿怒色,對唐且說:“您也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且回答說:“我沒聽說過?!鼻赝跽f:“布衣天子如果發(fā)怒,就會死人百萬、血流千里?!碧魄覇柕溃骸按笸趼犝f過布衣之士發(fā)怒嗎?”秦王說:“發(fā)怒,也只不過是扔掉頭巾,光著腳丫,用頭撞地而已?!碧魄艺f:“這是庸人的發(fā)怒,不是士人的發(fā)怒。專諸刺殺王僚的時侯,彗星尾光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侯,白色的云氣直穿天日;要離刺殺慶忌的時侯,蒼鷹直撲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布衣之士,心中憤怒還沒有散發(fā),上天就要降示徵兆,他們同我一起,就成了四個人。如果士人非發(fā)怒不可,那么盡管死掉的是兩個,血流才五步,但全國老百姓都要穿白戴孝,今天就是這樣?!闭f著,挺起利劍,站起身來。
秦王色撓①,長跪而謝之曰②:“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③: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④”
【注釋】 ①色撓:臉色沮喪。 ②長跪:聳身挺腰而跪。古人席地而坐:雙膝著地,臀觸足跟。若直身股不著足跟,就成了跪。此指秦王見唐且要傷害自己,故速將身軀挺直。 ③諭:明白,理解。④徒:只。以:因為。
【今譯】 秦王沮喪,挺身長跪道歉說:“先生請坐!何必這洋呢?我已明白:韓、魏都滅亡了,安陵卻能僅靠五十里地而存在下來,只是因為有您存在啊!”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俊絕、宕絕、峭絕、快絕之文?!?br>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博浪之椎、唐睢荊卿之劍,雖未亡秦,皆不可少?!?br>
清·儲欣《國策選》:“可與曹沫并傳,文亦大有生氣,不減荊聶二事手筆?!?br>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俞寧世語:“秦王多少咆哮,漸漸消歇下去。一句狠一句,一步逼一步。雄古奇峭,讀之快心。”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安浑y于寫天子身分,而難于寫布衣身分。布衣身分亦不難寫,而難于天子之前要見身分??此唇忧赝跻弧?,劈面翻來,其疾如風,其快如刀,其捷如猿,其擊如隼,其震如霆,其威如虎。遂將布衣身分寫得越有聲勢,而字里行間有一氣揚揚地之秦王,又有一氣沖沖地之唐睢。一時問答神情,如短兵接刃;轉(zhuǎn)戰(zhàn)入深,不覺兩邊氣色都復如畫。筆墨能事,遂乃至于斯極也。”
【總案】 這是一篇臉炙人口的佳作。文章通過小國使者唐且出使虎狼之秦而不辱君命的敘述和描寫,揭露了侵略者虛偽狡黠、外強中干的本質(zhì),歌頌了唐且堅持正義、不畏強暴、拼死維護國家利益的可貴精神。
文中的暴君秦王、忠臣唐且兩個人物形象刻劃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對于唐且,作者主要采用四處語言描寫展現(xiàn)了其性格的各個側(cè)面:始則據(jù)理力爭,不亢不卑;次則語帶奚落,鎮(zhèn)定自若;次則問話含威,柔中有剛;次則侃侃而論,殺氣逼人。最后配以一個“挺劍而起”的動作描繪,使這個不屈不撓、大義凜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士人形象躍然紙上。對于秦王,作者則采用語言、行為、神情描寫突現(xiàn)其性格特征。特別是神情描寫,筆筆傳神,由“不悅”繼而“怫然怒”最后至“色撓”,準確傳達出秦王的內(nèi)心變化,顯示了他的驕橫跋扈和貪生怕死。文中的語言也極為精煉,言事體情既符合人物的個性,狀物寫人又具很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5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