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題都城南莊》 崔護
意思是: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fēng)之中。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李昉﹑扈蒙等人編纂的《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后世影響
此詩及其本事很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這首詩流傳甚廣,而且在以后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
比如宋代晏幾道《御街行》:“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是說昔日落花今猶在,華美的屏風(fēng)卻空掩,誰知桃花人面在何處?
再如宋代袁去華《瑞鶴仙》:“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是說即便是我還保存著她的香鏡,但他年故地重返,誰能知她是否還在故居?
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后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影響,后來人們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后用于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chǎn)生的悵惘心情。
詩詞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shù)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
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fēng)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jīng)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fēng)韻襲人。
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fā)、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tài),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同者、續(xù)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此時彼時,這就產(chǎn)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xù),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fā)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心頭。
“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意思是: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這句話出自唐朝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白話翻譯: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fēng)之中。
擴展資料
《題都城南莊》設(shè)置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艷”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開頭兩句追憶“去年今日”的情景,先點出時間和地點,接著描寫佳人,以“桃花”的紅艷烘托“人面”之美。
結(jié)尾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與“去年今日”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桃花依舊,人面不見。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的無限悵惘之情。此詩膾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二句流傳甚廣。
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_《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電視連續(xù)劇《珍珠傳奇》插曲,歌名:人面桃花相映紅
歌詞: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啊
紗窗日落漸黃昏
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曉
梨花滿地不開門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官嶺南節(jié)度使。 (中網(wǎng)文學(xué)書殿,轉(zhuǎn)載請保留 www.zwwx.com)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后世人傳誦,經(jīng)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詩紀(jì)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短圃娂o(jì)事》載此詩本事云:“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坶T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訂㈥P(guān),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后絕不復(fù)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已扃鎖之。因題‘去年今日此門中’詩于其左扉”。
《唐詩紀(jì)事》和《本事詩》所記載的這個“本事”,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興許是先有了詩,然后據(jù)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沒有可能。但不管這個“本事”真假與否,有兩點似乎應(yīng)該可以斷定,那就是這首詩一是有情節(jié)的,二是這個“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有一定的幫助。
崔護此詩,整篇寫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兩個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襯映的場面。
詩的今昔之感是從對一位乍見而又旋離的貌美情多、靚若桃花的少女的回憶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敘的手法,先寫“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個場景:尋春艷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薄叭ツ辍薄ⅰ按碎T”點出時間、地點,說的非??隙ǎ翢o含糊,可見認(rèn)象之深刻、記憶之確切。當(dāng)時“此門中”正春風(fēng)拂煦、桃花盛開,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其容面與桃花交互映照,著實靚麗。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嬌艷和女子的美麗,而是抓住“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紅”三個字一點,頓把人面花光交互輝映、互為陪襯又爭妍斗勝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shè)置了美好的背景,襯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顏,同時也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神馳目注、意奪情搖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動人的一幕,從而激發(fā)讀者對前后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凱立班國王》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