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3803】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周國平著,東方出版社,19萬字,2014年5月第1版,32元)
△共9章:①我時代還沒有到來;②在人生之畫面前;③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志;④人——自由——創(chuàng)造;⑤“自我”的發(fā)現(xiàn);⑥向理性挑戰(zhàn);⑦價值的翻轉(zhuǎn);⑧人的現(xiàn)狀與前景;⑨詩人哲學家。
○主要是把尼采當作一位人生哲學家看待的。
○在《快樂的科學》一書“學者的由來”一節(jié)中,尼采列舉了學者的種種類型:秘書型的學者只知整理種種材料,使之系統(tǒng)化;律師型的學者全力辯護其對于所研究的問題的權利;牧師型的學者一心讓人們信仰他的信仰;猶太學者運用邏輯迫使人們贊同他的意見。所有這些人,不思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只圖以各自的方式證明自己從事著正當?shù)墓ぷ鳌?/p>
○一個哲學家首先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人,即一個天性健康、真誠、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
○尼采的個人主義,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他提出的這要求:“成為你自己!”
○尼采:“生命僵死之處,必有法則堆積”。向理性挑戰(zhàn)。
○尼采一生不倦地謳歌生命的強健和精神的高貴,而他之所以惱恨現(xiàn)代文明正是因為:第一,生命本能的衰退——頹廢;第二,精神生活的貧乏——鄙俗。靈與肉都病了。
○尼采(1844—1900)?!侗瘎〉恼Q生》、《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道德的譜系》等。
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 初聽尼采其名,是在毛概課上,思政老師講馬克思時,說到尼采,雖一語帶過,但于我心里,卻掀起了一層漣漪。
再聽尼采,是在了解??碌穆飞?,經(jīng)??吹侥岵傻拿?,于是就產(chǎn)生了極大地好奇,我要去見見他,讀上他的一兩本書。
但我的書單列了一大堆吶,東野圭吾的《幻夜》還沒有看完,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還沒開始翻開第一頁,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拖了好久都沒開始看……
如果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的話,這段時間怎么也輪不到讀尼采!
自八月份開始讀書以來,到現(xiàn)在,我大概讀了二十本書。
我愈來愈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開始主動地認識新朋友,接觸不一樣的人。
接觸的人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一樣的判斷事物的標準,我漸漸發(fā)現(xiàn),我太容易受人影響了。
比如說,白艷,一個外表看起來酷酷的女孩,我不得不承認在與她做朋友的過程中,她判斷男朋友的標準,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我,即使我不喜歡她。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知不覺中,別人便改變了你,這種改變適不適合你?你有沒有思考過?
進而我發(fā)現(xiàn),我沒有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一個怎樣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樣的風格適合自己,我的“面目”是不清晰的,我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
而尼采,在我的印象中,是偏于注重挖掘內(nèi)心力量的,這在現(xiàn)在的我,是迫切需要的。
我不是想完全抵制別人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個人的我,我要清楚地知道,別人是怎樣影響我的,這種影響適不適合我,思考過后,我要擁有決定權,我要不要去改變。
套用一句俗語: 我不想被別人賣了,還在替別人數(shù)錢 。
我在亞馬遜上,找來了周國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這本書。
為什么沒有直接讀尼采本人的原著呢?
第一原著有點貴了!第二,自身水平不夠阿,像我這種哲學菜鳥,直接去讀原著,會很痛苦的,就像我前段時間直接抱著福柯的《性經(jīng)驗史》讀,媽蛋,太他媽煎熬了!
尼采,是個怎樣的人?
尼采 超級有勇氣 阿,敢于質(zhì)疑一切,敢于向大眾已經(jīng)認可的道德觀,價值觀提出批判,甚至否定。
哲學家的觀念通常都是走在時代最前面的,常常是得不到屬于那個時代的人們理解。
尼采就是這樣子,走在19世紀的最前方,沒有朋友,沒有家人,終生孤獨,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口出狂言的瘋子。
高處不勝寒吶!
這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尼采曾預言:我死后必將光耀后世。
一百多年過去了,在世界各地,依然有很多人在看著他的書,揣摩著他的思想。
尼采,何其偉大!
尼采 超級自信 ,他的自傳標題:“我為何如此智慧”,“我為何如此聰明”,“我為何能寫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我為何便是命運”……
他曾說: 在我之前沒有人知道正確的路,向上的路;只是從我開始,才有了給文化指路的希望和使命——我是這條路上的快樂的信使。
他甚至斷言: 人類歷史將因他而分成兩個部分,他將取代耶穌成為紀元的依據(jù)。
讀到這時,我超級想笑。
在尼采活著的時代,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個瘋子,放著好好的大學教授不當,跑去做一個流浪者。
這人腦子有問題吧?還敢這樣大放厥詞,真是瘋了!
什么是酒神精神?
酒神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酒神是和日神相對應的,他 熱愛生活,享受生命的反復無常。
酒神精神注重對個體內(nèi)在情緒的抒發(fā),日神精神則注重對在理性所標畫的超越世界的追尋!
這兩種沖動代表著兩種基本的人生哲學觀: 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內(nèi)心,故期望超越。
把酒神精神和我的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
我是熱愛生活的,生活有快樂,有痛苦,但因為有痛苦我就不熱愛了嗎?
什么是快樂?
快樂是阻礙對于力感造成的一種刺激——使力感因而高漲。
我是肯定痛苦的存在,因為痛苦,所以快樂。
所以,面對生活的痛苦,我要笑著面對。
用尼采的話來說:
在愛生命的我看來,蝴蝶、肥皂泡以及與它們相類似的人最懂得幸福。不管生命多么短暫,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最后笑著死,才不旺活一生。
再跳出來看,當我們在看電影時,如果電影一味地平鋪直敘,沒有什么起伏,你會不會很無聊?
生活也是這樣子,用審美地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人生,就會生活地更豁達從容,幸福一點。
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手臂很有力量,說的是它手臂可以承載很多的重量。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有力量的話,這個力量指的是什么?
我認為是,主要體現(xiàn)在的便是 自我意志的強弱 。
比如說:起床這件小事。
冬天了,天很冷,我常常是定的七點的鬧鐘,八點醒。
醒來之后,還不想起,太冷阿。
帶上耳機,聽會歌。
阿!歌太好聽吶,再拖,一拖就拖到九點了。
分析一下,我自身的意志是想早起的,定的七點的鬧鐘阿!但是直接拖到了九點了。
這中間,我沒有禁住回籠覺的誘惑,沒有禁住美妙歌曲的誘惑,其實反映的便是我自身意志的薄弱。
尼采說:一個人是否足夠堅強有力,主要看他是夠能夠支配自己。這種支配不是給意志外面設定的目標,而是意志的本質(zhì)所在。
這句話怎么理解?
還是說起床,你要說讓我七點起床,也行阿,能起來。但起來超不開心,因為我是逼自己的阿,媽蛋,該起床了。
尼采所說的是自己本身主動、積極的行為,是內(nèi)在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逼迫。
再換種心態(tài):早起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生命的長度會比別人多了好多。這是內(nèi)在的了,但還不是尼采所說的,因為還是有東西在誘惑你,只是誘惑的比較積極罷了。
這是一種境界,我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什么樣的境界?
從心所欲,不忘初心。
漫談《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一)? ?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解凍,上天終于給了我們這一代學人一個遲到的青春?!車?br>
? ?
? ?過去長期以來生長在體制的人們,被意識形態(tài)取代了一切思考, 我們的本能和精神受到了壓制,只為成全中間的社會性,最終得到的是一種抹滅人性的平庸社會,尼采作品作為那一代剛剛獲得解放的人們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看出自己人生的哈姆雷特。
? ? 隨著進入21世紀,思潮的退卻,伴隨著新興的80, 90后物質(zhì)崛起,只有少數(shù)人得到思想和精神解放,其他人依然在新舊社會約定俗成的世界里生活,壓抑著彼此的個性,豐盈的物質(zhì)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精神世界的貧乏,他們訴諸無聊的方式是報以喧囂的圍觀,他們折服于無法一步邁進的世界,無力地掙扎著,無力地咆哮著,直到生命終結到來時,卻試圖在過往人生尋找意義,殊不知,碌碌一生的意義竟是肉身融入大地的那瞬間。
世紀的漂泊者——尼采
? ? 尼采所預見的“必將籠罩歐洲的陰影”,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危機。單單只是物質(zhì)的繁榮只能造成虛無縹緲的幸福感,這種幸福稍縱即逝,要說寄宿于物質(zhì)的浪漫,會隨著欲望邊疆的擴大,逐漸感到內(nèi)心的無力把握感,回首只能沉浸在過去那物質(zhì)匱乏時代,一顆紅心糖所帶來的幸福感如今還在心中回蕩。
天才猶如自然
? ? ?尼采生前死后戲劇性地經(jīng)歷著被誤解、被“發(fā)現(xiàn)”、又被誤解、又被重新“發(fā)現(xiàn)”。在二十世紀,尼采之名聲大振正是緣于最驚人的誤解。在尼采死后,他德國的妹妹嫁給一個反猶太人,并對遺稿進行篡改,把尼采扮演成法西斯思想的預言家。就像孔子的儒學一直就在那里,可到了漢代,儒學與皇家的權力融為一體,只道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修改的儒學變?yōu)槠矫癜傩丈仙A層的唯一通道,也成為了維護控制人思想的封建工具,但是孔子的儒學還是一直在那里,它沒有變,是人變了。
關于意志
? ? ?尼采提出強力意志,是為了給人生以一個解答,生命的肯定者也應當秉承這個世界本體的精神,不是消極地追求生命的保存,是積極地從事創(chuàng)造成為精神上的優(yōu)秀強者,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活得長久,而在于活得偉大,活得高貴,活得有氣魄,必須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去支配自己的身體,去支配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自律自強富有生命感,由此我們才能充分地感受和享受生命這份榮耀。如若你終其一生壓抑自己去附和生活,生活反過來也會附和侵蝕你的生命力,此生終將碌碌無為,蓋棺定論為庸人。
違背初衷的高等教育
? ? 尼采:“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什么?——把人變成機器。用什么方法?——他必須學會厭倦自己。教育的方法則是填鴨式灌輸,“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者自學,只有饑餓者,才能與之食!”反觀如今,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考試,為了考試而教學的應試,如此教育出來的現(xiàn)代人失去了真面目,成為顏色和碎紙片的膠合品。時間會使人遺忘,最后剩下的才是真正自己的。一旦過了考試的時代,偽裝在你身上的知識貼片便如碎紙片一頁頁隨風飄屑,赤裸出現(xiàn)代人的裸體,駝背又衰弱如骷髏,失去韶華歲月的蓬勃朝氣。尼采指出:“要改造我們植根于中世紀的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想,必定要歷盡千辛萬苦?!?/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桃花的現(xiàn)代詩五首,現(xiàn)代描述桃花的詩句
下一篇: 描寫桃花樹枝的作文,描寫桃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