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桃花溪
唐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意: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gòu)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yuǎn)。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br>拓展資料:
注釋: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⑵飛橋:高橋。
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⑷盡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shí)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
一、田園樂
(唐)王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二、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三、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四、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五、絕句·漫興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fēng)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六、江畔獨(dú)步尋花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七、春思
(唐)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fēng)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八、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fēng)怨未開。
九、竹枝詞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十、游玄都觀
(唐)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一、詠春系列
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唐人吳融“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白居易《題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白居易堂弟白敏:“千朵濃芳綺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fēng)看,占斷春光是此花”。
戴叔倫《蘭溪棹歌》:“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春雨叫桃花雨,少女心!
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春光燦爛,桃花美艷,比作新婚娘子很妙。
二、隱逸系列
隱士張志和的《漁歌子》:“桃花流水鱖魚肥”。徜徉自然。
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隱逸意象的杰作,“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br>
李白《桃源》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王維《桃源行》以詩寫《桃花源記》: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yuǎn),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dāng)時(shí)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清代學(xué)者王士慎就評道:“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詰、韓退之、王介甫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qiáng),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以詩寫《桃花源記》的不少,還是詩禪王維勝一籌。
“采菱渡頭風(fēng)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一向以“詩中有畫”(蘇軾)著稱。
大狂人張旭的“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首句“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寫山中靜謐。
劉禹錫的“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短以葱小罚骸耙蜞惦[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fēng)燭.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云.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xiāng)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你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人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shí)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fù)花.
謝枋得的“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明代文人屠隆寫《歸田與友人》:“傍池桃樹數(shù)株,三月紅錦映水,如阿房、迷樓,萬美人盡臨妝境”。人人有顆隱逸的心。
金庸的桃花島主黃藥師“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仙風(fēng)道骨的男神。
桃花的詩句古詩如下:
1、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黃庭堅(jiān)《清明》。
2、雙飛燕子幾時(shí)回?夾岸桃花蘸水開。一徐俯《春游湖》。
3、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一-韋莊《菩薩蠻》。
4、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一王維《洛陽女兒行》。
5、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一-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6、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一李鉑《箜篌謠》。
7、去時(shí)梅萼初凝粉。不覺小桃風(fēng)力損。一-歐陽修《玉樓春去時(shí)梅萼初凝粉》。
桃花溪
朝代:唐代
作者:張旭
原文: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注釋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⑵飛橋:高橋。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⑷盡日:整天,整日。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
這首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兩岸多桃林,暮春時(shí)節(jié),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里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里,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gòu)思婉曲,情趣深遠(yuǎn),畫意甚濃?!半[...
最后一句是:洞在清溪何處邊?
意思是:不知道通往桃花源的洞口在哪里了。化用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內(nèi)容。
桃花溪
【作者】張旭【朝代】唐代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譯文: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不肯畫堂朱戶
下一篇: 雷克斯羅斯,肯尼斯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