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貧人作鴛鴦鳴喻》譯文賞析貧人作鴛鴦鳴喻
【原文】
昔外國節(jié),法慶[1]之日
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注釋】
[1] 法慶:帶宗教色彩的國慶
[2] 優(yōu)缽羅華:產于印度的一種植物
[3] 鬘(mán)飾:頭發(fā)上的裝飾品
[4] 心行:心
,念念遷流不已,或念善,或念惡,所以叫做心行。【譯文】
從前在外國節(jié)日慶典的時候
,有一種風俗,所有的婦女都佩戴優(yōu)缽羅華作為裝飾。有一個窮人,他妻子對他說:“你要是能弄到優(yōu)缽羅華來給我作發(fā)飾,我就還做你的妻子;要是你弄不到,我就會離開你了。”她丈夫先前很能模仿鴛鴦的叫聲,于是他就潛入國王的池沼,一邊作鴛鴦的鳴聲,一邊偷優(yōu)缽羅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
。他們一生做了很多殘害他人的事,造了許多的惡業(yè),從不調節(jié)心行,來使自己變得調順善通,等到臨死之時才說:“現(xiàn)在我想修行善業(y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評析】
這是一則佛教故事,講的是一個學鴛鴦叫的窮人因為一時口誤而被抓
。這個故事意在告訴我們不要等事情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再去后悔。生活中有些人做事總愛一意孤行,死鉆牛角尖,不聽別人的勸告,等到他想要補救時,已經沒有退路了。每個人都會犯各種小錯誤,但只要能在犯錯之后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吸取教訓并及時更正。那么,今后就會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故事征引
作惡的狐貍王
從前
,有一位熱心腸的道長,跟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好。后來他發(fā)現(xiàn)周圍的好多人每天都得從大老遠處挑水吃。為此他考慮了好久,最后決定在野外挖一口水井,來方便大家以后的用水。于是,他召集了一些人前來幫忙
,沒過幾天就把井挖好了,還在井邊放了一只吊桶,方便所有前來用水的人。周圍人高興極了,都圍著井歡呼從這以后
有一天黃昏
其他野狐貍看見狐貍王這一舉動
狐貍王不服氣地說:“我喜歡這樣做
,有什么不可以嗎?那是別人的困難,跟我有什么關系?我也管不著。”不管其他野狐貍怎么說、怎么勸,狐貍王都聽不進去。沒過一會兒
,人們把吊桶被破壞的事情告訴了道長,道長又買了一個新吊桶放在井邊。那群野狐貍從那以后就這樣連續(xù)了好幾天
道長知道了這件事以后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看到一群野狐貍來到井邊
“原來一直以來都是這個狐貍王在埋怨這口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钡篱L看到這一情景
又是一個夜幕降臨的夜晚
正在狐貍王驚慌失措之際,道長突然現(xiàn)身
同讀《百喻經》第16天45
初讀《百喻經》45-47 Day1645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6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用誰的名字買房
下一篇:
《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