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定義] 說話或行文中引用他人言論或文獻,以增強語言說服力和感染力,闡明自己的觀點或抒發(fā)感情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引語、引證。
[例釋] 引用的下位類型,可從4個不同的角度劃分:
(1)從引用的內(nèi)容上可分為引事和引辭:
(a)引事/稽古/用事/用典。引用史實典故或故事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抒發(fā)感情。
例1: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
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例1引用漢武帝時陳皇后遭冷落,居于長門宮,無計可施之典故,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憂愁苦惱。
(b)引辭/引經(jīng)。引用流行的或具有權(quán)威性的現(xiàn)成話(如成語、諺語、格言、俗語、歌謠、名人名言以及典籍語句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抒發(fā)感情。
例2: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庇终f:“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比藗儼堰@種現(xiàn)象稱為“遺傳”。(葉永烈《揭開遺傳的奧秘》)
例2引用俗語形象地說明何謂“遺傳”。
(2)從引用的形式上可分為明引和暗引:
(a)明引/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原話,在形式上注明出處,或者加上引號。
例3:至于我,現(xiàn)今也到了蘇東坡所說“年來四十發(fā)蒼蒼”的年歲,浪跡四野,風(fēng)塵滿身。當(dāng)然不會急著在這里覓地建房,但走在天柱山的山道上,卻時時體會著“萬里歸來卜筑居”的深味。(余秋雨《寂寞天柱山》)
例3直接引用蘇東坡詩句,來說明年歲與心情。
(b)暗引/間接引用。不以引語形式出現(xiàn),而將原話融入自己話語中,或者只引原話的大意。
例4: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蘇軾《永遇樂》)
例4暗用張建封之事。傳說盼盼為唐代節(jié)度使張建封所寵,居燕子樓,張建封死后,盼盼懷念張而不嫁,不食而死。
(3)從引用的功用上可分為正引、反引和借用:
(a)正引。從正面引用,引用與表達主旨、觀點一致的材料。
例5: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左思《詠史》)
例5引用漢代金日?、張安世擅權(quán)恃寵,馮唐懷才不遇的歷史典故,表達對世事的憤懣不滿。
(b)反引/翻引。引用與表達主旨、觀點相反相悖的材料,或反證自己的觀點,或以此為靶子加以反駁。
例6: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李清照《多麗》)
例6引《松窗雜錄》中“貴妃醉臉”、《后漢書·梁冀傳》中“孫壽愁眉”之典故,而又以“不似”加以否定。
(c)借用。借與表達內(nèi)容相似相通的語料形式,言此意彼,表達自己的主旨。
例7: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王國維《人間詞話》)
例7“昨夜”三句,引自晏殊《蝶戀花》,原意寫秋日悵望,此處用來表示對理想的追求?!耙聨А倍洌粤馈兜麘倩ā?,原意表示相思之苦,此處用來表示對學(xué)問的艱辛探尋?!氨娎铩比洌孕翖壖病肚嘤癜浮?,原意寫發(fā)現(xiàn)了意中人的驚喜心情,此處用來表示取得成就、實現(xiàn)理想的喜悅。
(4)從引用的數(shù)量上,可分為單引、復(fù)引:
(a)單引。只引用一個史實故事或現(xiàn)成話來說明主旨。
例8: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文及翁《賀新郎》)
例8引用宋代隱士林逋“梅妻鶴子”的故事。從引用的功用來看,又是反引,表達對其反諷意味。
(b)復(fù)引。引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史實故事或現(xiàn)成話來說明主旨。
例9:可憐的白帝城多么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余秋雨《三峽》)
例9在同一段文字中,引用了同一地域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典故,一是李白詩句中吟詠的“朝辭白帝彩云間”,一是三國劉備的白帝城托孤。以表現(xiàn)白帝城所熔鑄的兩種聲音、兩番神貌:“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quán)的爭逐?!?/p>
[辨析1] 引用與比喻。都有兩樣事物。區(qū)別是:
(1)引用是援引他人言論或文獻表明主旨,因此,能夠找到語料的來源出處;比喻是借彼物以說明此物,喻體可以來自客觀或主觀的形形色色事物,是表達者創(chuàng)意聯(lián)想的產(chǎn)物,可以尋找相似點,但無法也無須說明來源出處。
(2)比喻一般以直觀形象的事物作比,易于理解感觸;引用往往來自典故、現(xiàn)成話,如果不了解引用的內(nèi)容、含義、背景、用法等,就會影響對作者意旨的把握。
[辨析2] 引用與點化。見“點化”條。
[辨析3] 引用與斷取。見“斷取”條。
[辨析4] 引用與返射。見“返射”條。
[辨析5] 引用與仿擬。見“仿擬”條。
[辨析6] 引用與稽新。見“稽新”條。
[辨析7] 引用與雙關(guān)。見“雙關(guān)”條。
[辨析8] 引用與異語。見“異語”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