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國殤》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②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③。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④。
天時懟兮威靈怒⑤,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⑥。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qiáng)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⑦。
【注釋】
《國殤》是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出自詩歌集《楚辭·九歌》?!毒鸥琛分械脑姼柙瓰槌耖g祭神的唱詞,經(jīng)屈原改編加工,寫成詩歌。殤: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難之人。
①被:通“披”,穿著。轂(gǔ):車輪的中心部分。
②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③躐(liè):踐踏。行:行列。殪(yì):死。
④霾:通“埋”。枹(fú):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⑤天時懟(duì):指上天都怨恨。懟:怨恨。
⑥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⑦鬼雄:戰(zhàn)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大意】
手執(zhí)吳戈啊身披犀甲堅,在車轂交錯中與敵開戰(zhàn)。旌旗蔽日啊敵寇如云,箭雨紛墜啊將士向前。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定車輪啊拉住戰(zhàn)馬,拿過玉槌啊擂動鼓點。
天昏地暗啊威嚴(yán)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fù)返,家山邈遠(yuǎn)啊去路長漫漫。帶上長劍啊操起秦弓,即使尸首分離也不悔恨。
英勇無畏啊武藝真不凡,你永遠(yuǎn)剛強(qiáng)啊不可凌犯。身已死亡啊精神不朽,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賞析】
戰(zhàn)爭伴隨著死亡,惟其如此,才更容易使人心生感觸。憂心忡忡的三閭大夫生逢亂世,自然不會對此不聞不問。毋庸置疑,屈原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lǐng)自是十分高強(qiáng)。一場殊死惡戰(zhàn),即使通過白紙黑字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宏大而殘酷的場面帶來的張力。
死難的將士,在此刻的屈原的眼中,無疑是“最可愛的人”,從他們披上戰(zhàn)甲的那一日起,他們就沒有想過全身而退,他們緊握兵器,安詳?shù)?、無悔地躺在那里。這一幕,感動了屈原,還將感動更多的人。
【拓展】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的一番話,如詩歌一般感人。
抗戰(zhàn)時期,一位軍人在上前線之前,對記者表示,確信中國會取得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記者問:“那抗戰(zhàn)勝利后,你打算做什么?”他說:
那時候,
我已經(jīng)死了。
在這場戰(zhàn)爭中,
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2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