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秋月
桂宮裊裊落桂枝
經(jīng)衰圃
閑階悲寡鵠
此詩系沈約《八詠詩》中的第一首。南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約任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時
《八詠詩》以八首雜言體的歌行組成,各首均以一句五言為題
《登臺望秋月》是《八詠詩》中頗有代表性的一篇
全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二部分是“望秋月”這一主題的展開部分
第三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秋月的特征
最后部分才是作者自己的抒情
。這時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在外地做官,面對秋月,思鄉(xiāng)之情自會油然而生。因明月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是古詩中常見的主題之一,這里作者也是因“望秋月”而聯(lián)想到自己形單影只,于是便產(chǎn)生了“悲寡鵠”、“怨別鴻”這種孤獨心情。“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兩句同樣如此。在作者想象中,蔡文姬和王昭君的思念故鄉(xiāng)也是因“望秋月”而引起的。這是古詩中常用的“取譬引類”、“因物喻志”的手法,主要引起末兩句作者自己的感慨:“余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山東”指東陽郡)鐘嶸《詩品》評沈約作品時有“辭弘”、“意淺”之說
,本詩的特點正是這樣。內(nèi)容上它并無深意,通篇都是對秋月的鋪張揚厲的反復描寫。比較惹人喜愛的是它的語言。此詩語言風格雖未脫齊梁的綺麗之風,但還沒有過分地雕金鏤采,在豐茂的詞藻中仍能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氣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聲律安排上相當講究,聲韻和諧,節(jié)奏感很強,有些句子的平仄安排已類似后世的律詩,如“凝華入黼帳”、“閑階悲寡鵠”等句猶似五律,而“桂宮裊裊落桂枝”二句則儼然七言律句。《八詠詩》的體裁屬于雜言體,這種句子長短不齊的形式以前多見之于樂府詩和擬樂府詩
,沈約此詩顯然受到樂府詩的影響。此外,它與六朝流行的詠物抒情小賦也有許多相似之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7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陳祖范《悼亡(二首)》悼念亡妻詩
下一篇: 《送朱大入秦》譯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