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畔草如煙
如果不作任何本事、背景的交代,光看詩歌文本,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詩篇。因為詩歌中的“草如煙”“綠天橋”“鷓鴣飛”“木蘭船”等無不是典型的江南風物
,尤其是詩中“白公堤”一詞,更讓人聯(lián)想起白居易描寫西湖的名一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因而,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題就是杭州,那絕對是鐵板釘釘?shù)氖聝骸?/p>然而這首詩的題目卻是《虎丘竹枝詞》,作者是清代吳江詩人任兆麟
。要真正理解這首詩,必須要從“白公堤”說起。話說在杭州西湖有一條“白堤”,那是白居易在擔任杭州刺史時,在地方上留下的最重要惠政之一。他感于杭州的老百姓深受水患之苦,下定決心疏浚西湖,把湖里打撈出來的淤泥筑在兩岸,形成了一道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西湖“白堤”,又稱“白公堤”“白沙堤”。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蘇州也有一條長長的白堤
,也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既然任兆麟的這首詩的詩題叫《虎丘竹枝詞》,那么很清楚,蘇州的“白公堤”就在虎丘附近。如果說我們對虎丘周圍的地名作一些歷史的追溯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白公堤”其實就是在蘇州,乃至全國都大名鼎鼎的山塘街白居易任職蘇州的時間并不是很長
自開山寺路
,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湖堤上
,長留一道春。武丘寺就是現(xiàn)在的虎丘寺
,唐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李虎的名諱而改稱。在這首詩的詩題之下,白居易有一段自注,說明了疏浚山塘河的具體情況:“去年重開寺路對于山塘河的疏浚,山塘街的修建
都說白居易的人生在貶謫九江之后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此前他積極入世
白居易就任蘇州刺史,就在貶謫九江司馬之后
況當今國用
蘇州和杭州一樣,都是江南的重鎮(zhèn)
在白居易到蘇州郡齋僅過十天
在《自到郡齋僅經(jīng)旬日》一詩中,白居易更寫出了這樣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候病須通脈
白居易在蘇州短短的一年時間內(nèi)
在蘇州
,白居易不僅追隨步武韋應(yīng)物,勤勉于吏事,關(guān)心民瘼,留下了很多惠政,而他對蘇州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別樣的風土人情更是情有獨鐘,因而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歌作品,誠如滄浪亭“五百名賢祠”畫像上的像贊所謂“百首新詩,袖中吳郡”。白居易留下的諸多蘇州詩詠,為蘇州文學史增色不少。白居易曾飽含深情地寫過兩首《吳中好風景》
,不知這是否就是今日蘇州彈詞開篇《蘇州好風光》的濫觴,但詩人確確實實地在詩作中表達了自己的滿心喜悅:吳中好風景,八月如三月
。水荇葉仍香,木蓮花未歇。海天微雨散,江郭纖埃滅。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舫活吳中好風景,風景無朝暮
。曉色萬家煙,秋聲八月樹。舟移管弦動,橋擁旌旗駐。改號齊云樓,重開武丘路。況當豐歲熟,好是歡游處。州民勸使君,且莫拋官去。在公務(wù)之余的閑暇時光
,白居易時常穿行在蘇州的大街小巷,充分感受著“復(fù)疊江山壯,平鋪井邑寬;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白居易《齊云樓晚望偶題十韻兼呈馮侍御周殷二協(xié)律》),以及“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白居易《登閶門閑望》)這樣的繁華熱鬧;也沉醉于蘇州河道縱橫,“舟船轉(zhuǎn)云島,樓閣出煙蘿”(白居易《夜游西武丘寺八韻》)這樣的迷人景色;至于白居易筆下的太湖湖光山色,則更令人無限神往:“浸月冷波千頃練,苞霜新橘萬株金”(《宿湖中》),“掩映橘林千點火,泓澄潭水一盆油”(《夜泛陽塢入明月灣即事寄崔湖州》),“黃夾纈林寒有葉,碧琉璃水凈無風”(《泛太湖書事寄微之》)。“齊云樓”“武丘路”“黃鸝坊”“烏鵲橋”這些蘇州地名
,無不讓白居易有著莫名的親切感,杏花春雨中的吳中山水更不斷地激發(fā)著詩人的創(chuàng)作激情。就在年假正月初三,蘇州城尚未從冬日的嚴寒中蘇醒過來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黃鶯是春的使者
每次登山臨水之后
“樂天賞云泉
在離開蘇州以后
精彩的蘇州詩詠和惠政
,都是白居易留給蘇州最為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蘇州百姓士紳自然是深為感念。就在白居易離任蘇州刺史的時候,竟然出現(xiàn)了離開杭州時候幾乎同樣的盛況,全城百姓灑掃街道,遮道跪拜,再三挽留白居易這樣的好官。白居易在詩歌中記載了這個感人的場面:“浩浩姑蘇民,郁郁長洲城。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甿。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悵望武丘路白居易離開之后
,蘇州老百姓自發(fā)在虎丘山麓修建了“白公祠”,以此來紀念白居易對蘇州百姓所施的善政。蘇州的“白公祠”歷代都有修建,而且文人墨客都會前往拜謁這位前賢,并飽含深情寫下了許多紀念白公的詩篇。在歷代題詠“白公祠”的詩歌中,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用到“甘棠遺愛”這一典故。所謂“甘棠遺愛”,出典于《詩經(jīng)》。據(jù)《詩經(jīng)》《史記》等典籍記載,傳說召公巡行鄉(xiāng)邑的時候,曾在甘棠樹下問政,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得非常允當,無一失者。召公去世后,百姓深深地懷念召公,就把他當年處理政事時所倚的甘棠樹保留下來,不敢砍伐,并作《甘棠》詩,傳頌他的美名。在諸多贊譽之作中,姑以清代詩人蔡士芳的一首《題白公祠》為結(jié),作為對白居易一生文學成就、他的蘇州情緣以及對蘇州民生所做杰出貢獻的總結(jié):補種甘棠繞屋新
,后先循吏總詩人。文章聲價雞林貴,香火因緣鶴市春。舊是使君吟詠處,依然兜率去來身。故衫休戀杭州跡,酹酒吳儂味倍醇(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7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