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辭·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fù)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是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代黛玉寫的《葬花吟》。黛玉在恰紅院吃了晴雯的“閉門羮”,觸動了身世之感:“如今自己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xiàn)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眼睛含著眼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三更多天,方才睡了?!钡诙欤匆娐浼t滿地,觸景生情,如泣如訴地吟出了這篇《葬花辭》。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看著“紅消香斷”無人憐惜的落花,仿佛與自己的處境有某些相似似的,不由從心底里發(fā)出一聲人生的嘆喟。她又對著“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的情景,黯然傷神,自己遠離家鄉(xiāng),寄人籬下,何嘗不像這“游絲”“落絮”一般?在開頭四句描繪的一幅殘春景象中,“花謝花飛飛滿天”是主景,黛玉有著花一樣的“紅顏”,花一樣的飄零的身世,落花這一自然景象就很富有象征意味了。所以,當(dāng)這位愁緒滿懷的閨中女兒出現(xiàn)在落花繽紛的環(huán)境中,她對著滿地落紅,踟躕不前了,她不忍用腳去踐踏可憐的殘紅??!
“忍踏落花來復(fù)去?”表現(xiàn)出黛玉內(nèi)心一種極細致的感情,她對落花有一種特殊的休戚相通的憐愛之情??墒?,看看周圍世界:“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那柳絲、榆莢多么自私,只圖自己爭芳斗艷,那管桃花李花的飄謝零落!更有那無情的梁間燕子,噙百花以筑自己的香巢。想到這里,不禁發(fā)出一股壓抑不住的激忿:“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前面責(zé)怪柳絲榆莢和燕子,用的是為落花鳴不平的方式,后面這兩句也似乎是在抱怨花兒不堪風(fēng)霜之苦。句句不離詠花,又句句都是在影射人事。君不見那柳絲、榆莢不很像人世間那些極端自私的追名逐利之徒嗎?他們只管自己享受榮華富貴,那還顧及別人!更有一些人不很像啄花的燕子?憑藉權(quán)勢對弱者進行打擊、迫害、摧殘,以維護自己的尊榮。而我們這位不肯“隨分從時”的女主人公不正時時經(jīng)受著封建禮教的“風(fēng)刀霜劍”么?
這首葬花辭的主要藝術(shù)手法是借花喻人,并由花及人。通過女主人公林黛玉對外面自然界落花現(xiàn)象的感嘆,一步一步地透露出自己心底的哀怨和對封建禮法社會的不滿。開始是用隱喻和象征手法,后來逐層推進,漸漸明晰地由感傷落花而涉及人事,詠花即是詠人,花與人融合為一體了。
詩寫到這里,下面在寫法上更進而從寫花轉(zhuǎn)入以描繪女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為主:“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這時凸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獨把花鋤、哀慟欲絕的葬花人。相傳湘妃哭舜,泣血灑染竹枝而成斑竹?,F(xiàn)在黛玉見枝頭春花落盡,她淚灑空枝,“灑上空枝見血痕”,可見其傷心到何等程度了!
她悲花,也是自悲:“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币磺酂?,一窗冷雨,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那是何等蕭條、冷落的環(huán)境,何等凄凄慘慘戚戚的況味!這“青燈冷雨”一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黛玉極度地孤獨、苦悶,極為濃重的憂愁傷感!
極度的痛苦使黛玉轉(zhuǎn)而剖析自己:“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彪y道這只是我多愁善感的性格嗎?看來是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只怪這春天啊,來去匆匆,來時無聲,去時無跡,未免太令人難以捉摸了。而在這花開花謝之中,一個少女的青春年華悄悄地虛度。
林黛玉和賈寶玉都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們反對禮教,鄙棄功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愛情生活??墒?,封建正統(tǒng)勢力如“風(fēng)霜刀劍嚴相逼”,林黛玉作為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更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她反抗,掙扎,可感到前景渺茫。于是她于極度失望之中,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幻覺:“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她恍惚感到花魂鳥魂在呼喊和召喚,她想:“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睌[脫這令人窒息的塵俗世界,沖破禮教的封建枷鎖,飛向理想的自由天地??墒?,“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迷惘了,即使飛到天之盡頭,也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呀。究竟何去何從?她預(yù)感到自己面前只有最后一條路——與落花相同的命運:“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彼龑幵赶衤浠菢拥募儩?,“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堅持自己高潔的人格,為追求理想而痛苦地死去,也不愿隨波逐流,身陷塵俗的污泥濁水。
這首葬花辭哀傷婉約,纖巧細膩,與黛玉的出身、地位、處境及為人行事十分貼切,很好的體現(xiàn)了她純情詩人的個性與藝術(shù)才華,甚至與她弱不勝衣的體質(zhì)也十分相稱。詩中寫出了她的孤芳自賞、高傲不屈,和一種由于看不到出路而產(chǎn)生的悲觀、傷感與失望的情緒。特別這一段“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表白,和決定以身殉情的決心,充分顯示了這位寧愿毀滅自身、也不茍活人世的少女的倔強、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令人贊嘆叫絕!
葬花辭結(jié)尾八句,情調(diào)越來越傷感了。因為人與花一樣,同是注定了悲劇的命運,憐花、惜花、悲花、悼花,實際上也是自憐自惜,自悲自悼。最后,葬花人對著殘紅香冢傷心地說:“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綰合花、人,道出了葬花人傷悼落花的真正原因?!皟z今葬花人笑癡”,實在是因為自己心中原有一段解不開的癡情?。?/p>
葬花辭是《紅樓夢》中全部詩詞的代表作,曹雪芹生前友人富察明義《題紅樓夢》組詩云:“傷心一首《葬花辭》,似讖成真自不知”,說明它在《紅樓夢》情節(jié)發(fā)展中至關(guān)重要。從其思想內(nèi)涵來說,可是說《紅樓夢》的一曲主題歌。就詩歌藝術(shù)而論,在中國古詩長篇中也是第一流的。在曹雪芹寫《葬花辭》之前,明代“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就有葬花、哭花、作“落花詩”之舉。但男人葬花只不過是一件風(fēng)流事,并不為人注意。而曹雪芹把它移植到林黛玉這個花兒般的紅顏薄命女子身上,就使之獲得了嶄新的藝術(shù)生命,有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之妙。庚辰本脂硯齋眉批稱:“余讀《葬花吟》凡三閱,其凄楚感人,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加批?!醋肿蛛p圈,料難遂顰兒(黛玉)之意。”前賢尚且如此,后生更不敢強作解析;只是為了要把這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奉獻給詩詞愛好者,才勉為其難,撰此賞文,想顰兒地下有靈,當(dāng)諒解我之苦心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白醉中捉月》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