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死生相隔的唱酬名篇

      大道家園 2023-07-20 20:35:20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正月七日,高適在蜀州作《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

      ,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見
      ,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預(yù)
      ,心懷百憂復(fù)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
      ,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fēng)塵。龍鐘還忝二千石
      ,愧爾東西南北人。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

      ,流寓潭州的杜甫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

      自蒙蜀州人日作

      ,不意清詩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開
      ,迸淚幽吟事如昨。嗚呼壯士多慷慨
      ,合沓高名動寥廓。嘆我凄凄求友篇
      ,感君郁郁匡時略
      。錦里春光空爛漫
      ,瑤墀侍臣已冥寞
      。瀟湘水國傍黿鼉,鄠杜秋天失雕鶚
      。東西南北更堪論,白首扁舟病獨(dú)存
      。遙拱北辰纏寇盜
      ,欲傾東海洗乾坤
      。邊塞西蕃最充斥
      ,衣冠南渡多崩奔。鼓瑟至今悲帝子
      ,曳裾何處覓王門。文章曹植波瀾闊
      ,服食劉安德業(yè)尊。長笛鄰家亂愁思
      ,昭州詞翰與招魂。

      兩位大詩人的唱和

      ,不僅時隔九年,而且一存一亡
      ,堪稱死生相隔的唱酬名篇

      杜詩序言中交代了寫作緣由:“開文書帙中

      ,檢所遺忘
      。因得故高常侍適往居在成都時,高任蜀州刺史
      ,人日相憶見寄詩。淚灑行間
      ,讀終篇末
      。自枉詩已十馀年
      ,莫記存沒
      ,又六七年矣。老病懷舊
      ,生意可知
      。今海內(nèi)忘形故人,獨(dú)漢中王瑀與昭州敬使君超先在
      。愛而不見
      ,情見乎辭
      。大歷五年正月二十一日
      ,卻追酬高公此作,因寄王及敬弟
      。”所謂“已十馀年”“又六七年”
      ,均為約略之詞
      。高
      、杜的生平行跡都比較清楚
      ,這兩首唱酬詩的寫作背景如下: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五月,高適出任彭州(今四川彭縣)刺史
      ,六月到任。杜甫在秦州(今甘肅天水)聞知后
      ,曾寄詩與之(《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是年冬
      ,杜甫來到成都,寓居城西之草堂寺
      。高適聽說后,即寄詩問候
      ,杜甫作詩相酬
      。次年即上元元年(760)初秋
      ,杜甫曾寄詩向高適求助:“百年已過半,秋至轉(zhuǎn)饑寒。為問彭州牧
      ,何時救急難?”(《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九月
      ,高適轉(zhuǎn)任蜀州(今四川崇慶)刺史
      ,杜甫曾前往相晤
      。上元二年(761)正月七日,高適作《人日題詩寄杜二拾遺》
      。是年冬,高適親往草堂訪問杜甫
      。蜀州距離成都不過百里
      ,杜甫曾屢次赴蜀州訪問高適
      ,高適則時時接濟(jì)杜甫
      ,交往甚密。寶應(yīng)二年(763)二月
      ,高適就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因與吐蕃作戰(zhàn)失利
      ,于次年即廣德二年(764)正月被召回長安。此時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臺)
      、閬州(今四川閬中)等地避亂,未能前往成都依之
      。當(dāng)他得知高適被召回京后
      ,曾作《奉寄高常侍》云:“今日朝廷須汲黯
      ,中原將帥憶廉頗。天涯春色催遲暮
      ,別淚遙添錦水波
      !”永泰元年(765)正月
      ,高適卒于長安。噩耗傳開時
      ,杜甫正在忠州(今重慶忠縣)
      ,乃作《聞高常侍亡》以哭之:“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
      。獨(dú)步詩名在
      ,只令故舊傷
      !”由此可知,在杜甫入蜀以后的十來年間
      ,他與高適這位故友相交甚篤。后人或云:“高在時
      ,公頗不滿之
      ,死后卻追思流涕者
      ,公既篤于友朋
      ,不肯自居于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ㄌ圃f《杜詩攈》)未免求深而近曲。高適雖然沒有像嚴(yán)武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杜甫
      ,但多半是機(jī)遇所致。只要看二人來往唱和之篇章
      ,惺惺相惜之意滲透在字里行間
      ,不容歪曲

      人日即正月初七,隋人薛道衡《人日思?xì)w》云:“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昙压?jié)而思鄉(xiāng)
      ,乃人之常情。高適和杜甫都是中原人氏
      ,都是客居蜀地,“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一句
      ,實乃同病相憐。異鄉(xiāng)逢春
      ,縱然春色可人,亦會徒增感慨
      。況且正是海內(nèi)多事之秋
      ,愁眼看春
      ,愁當(dāng)幾何
      ?杜甫作于上元元年(760)的《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云:“幸不折來傷歲暮
      ,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弊饔趶V德二年(764)的《登樓》則云:“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幾可視為對高詩“柳條弄色不忍見
      ,梅花滿枝空斷腸”二句的注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吧碓谀限币韵铝鋵懙氖钦l?唐汝詢認(rèn)為是高適自己:“因言我雖作蕃于蜀
      ,無與于政,憂慮頗多
      ,以帝不納匡正之言,邦國多難
      ,官無常職,今之所居
      ,蓋不謀其明歲矣。我向有高尚之志
      ,卒老風(fēng)塵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短圃娊狻罚┏鹫做梽t認(rèn)為是杜甫:“下六憐故人
      。梅柳,人日之景
      。南蕃,蜀在西南
      。憂慮,長安經(jīng)亂
      。臥東山,以謝安比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抖旁娫斪ⅰ罚┬煸鰟t認(rèn)為分指二人:“‘一臥東山三十春’
      ,言子美遇主之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M知書劍老風(fēng)塵’
      ,言我亦不得大用
      ,而書劍老于風(fēng)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抖终f唐詩》)歧解紛紜,正因詩人有意略去二人境遇之差異而突出其相同者
      。高適身為地方長官
      ,但時時調(diào)動,堪稱“流宦”
      ;杜甫則是名副其實的“流寓”之人,二人皆有異鄉(xiāng)漂泊之感
      。高適因遭李輔國之讒而出為遠(yuǎn)州刺史
      ,杜甫則早就離開朝廷
      ,二人都已無法參與朝廷政治
      ,只能對江河日下的國勢心懷憂慮。高適早年客居梁宋
      ,年近五十方得入仕;杜甫的仕歷更像曇花一現(xiàn)
      ,久在草野,如今風(fēng)塵遍地
      ,二人都是書劍飄零,漸入老境。所以這六句應(yīng)是高適自抒懷抱
      ,但處處映襯杜甫
      ,主客雙綰
      ,堪稱投贈詩的絕妙結(jié)構(gòu)
      。末二句分寫主客:高適比杜甫年長十余歲
      ,此時已老態(tài)龍鐘
      ,卻仍安享太守祿秩,故自稱愧對四處飄泊的杜甫
      。孔子曾自稱“東西南北之人也”(見《禮記·檀弓》)
      ,高適用此語稱呼杜甫
      ,既切合其真實經(jīng)歷
      ,又尊重其身份,措辭十分得體
      。此詩是高適晚年的精心之作
      ,故徐增評曰:“法老氣蒼,學(xué)者須細(xì)心效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抖终f唐詩》卷六)

      杜甫酬詩先用四句點明追酬之緣由:自蒙高適贈詩以來

      ,自己居無定處,行李散亂
      ,友人的詩柬也隨而沉埋書帙。今晨忽然入眼
      ,灑淚讀之
      ,往事歷歷在目
      ,近如昨日
      。接下去的八句感嘆往事:高適“喜言王霸大略
      ,務(wù)功名,尚節(jié)義
      ,時逢多難,以安危為己任”(《舊唐書》本傳)
      ,杜詩用“壯士多慷慨”詠之
      ,一語中的
      。下句說高適“名動寥廓”,亦非虛語
      。杜甫曾多次贈詩高適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小雅·伐木》)
      ,意甚虔篤,故曰“凄凄”
      。高適素懷輔君濟(jì)時之略
      ,未得伸展
      ,故曰“郁郁”
      。高適贈詩是在成都附近所寫,且曾親往草堂訪問杜甫
      ,故杜甫對往事的美好回憶皆與“錦里春光”相關(guān),這與杜甫追懷嚴(yán)武的詩中寫到“錦江春色逐人來”(《諸將五首》之五)是同樣的道理
      。如今自身去蜀
      ,故人早亡
      ,故云“空爛漫”也
      。高適曾任刑部侍郎
      、左散騎常侍
      ,乃天子近臣
      ,故杜甫以“瑤墀侍臣”稱之,且嘆惜其已逝世
      。“瀟湘”句指自己漂泊湖南
      ,“鄠杜”句指高適卒于長安。兩句分寫雙方
      ,不但一存一亡,而且詞意相去甚遠(yuǎn):“瀟湘”在東南
      ,“鄠杜”則在西北
      ;“水國”乃卑濕之地
      ,“秋天”乃高爽之境
      ;“傍黿鼉”指自身漂泊江湖直與水族為伍
      ,“失雕鶚”謂高適奮擊如猛禽而遽殞長空(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云“鷹隼出風(fēng)塵”)
      ,兩句之間張力極大,句法矯健不凡
      。下二句針對高詩末句大發(fā)感嘆:當(dāng)年高適稱我為“東西南北人”,如今更與誰人論說
      ?只剩下老病之身轉(zhuǎn)徙于江湖之間
      。于是詩人神思飛揚(yáng)
      ,分寫四方:遙拱北辰
      ,乃心王室
      ,然而寇盜進(jìn)犯
      ,勢若糾纏。東望滄海
      ,欲挽海水以洗乾坤,可惜徒屬空想
      。西塞則蕃人連年侵?jǐn)_
      ,肆意縱橫
      。南方則因中原多故
      ,衣冠紛紛奔逃而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傊暮7序v,竟無一方寧土
      !那么詩人能到何處覓得棲身之所呢
      ?深深的孤獨(dú)之感使他格外思念遠(yuǎn)方的友人:既善文辭又好道術(shù)的漢中王李瑀
      ,以及昭州刺史敬超先。然而全詩主題畢竟是追和高詩
      ,于是末聯(lián)又重及高適:昔時向秀聞笛聲而懷故友,乃作《思舊賦》
      。敬昭州亦長于詞翰者
      ,請你吟詩作賦,為招高適之魂

      如上所述

      ,高
      、杜二詩皆是情真意摯
      ,體現(xiàn)了爾汝無間的親密友誼
      。寫法皆是綰合雙方
      ,或互相映襯
      ,堪稱唱酬詩的一對典范之作。更可貴的是二詩的寫作竟然時隔十載
      ,而且相隔生死。高適的原唱在其集中編于編年詩的卷末
      ,杜甫作此詩后不到一年隨即離世,二詩雖非高
      、杜的絕筆之作,但都作于垂老之際
      。古人最重“生死之交”
      ,高適和杜甫的這兩首唱酬詩
      ,堪稱超越生死之隔的友誼頌歌。千載之下對照讀之
      ,仍然感人肺腑。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
      ,共憐時世儉梳妝[4]。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5]
      。苦恨年年壓金線[6]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
      ,雖有十只手也無濟(jì)于事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
      。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
      ,來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