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陳子龍
春 恨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寂寞景陽宮外月,照殘紅。
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fēng)!
陳子龍的詞婉麗風(fēng)流,獨具神韻,無論敘私情,還是言國事,都“以濃艷之筆,傳凄婉之神”(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這首《山花子》詞就是一首凄麗悲婉的佳作。詞題為“春恨”,但非關(guān)春情,也非關(guān)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為契機,發(fā)抒悲懷故國的一腔遺恨。
上片從殘春的景象入筆,自然引發(fā)一脈凄婉的傷逝情愫。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開篇兩句,呈現(xiàn)了四種意象——彌漫的曉霧,迷離的楊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鐘聲,釀造了一種殘敗清冷的氛圍。這是殘春的景象,令人恓惶惆悵。五更鐘,用語本于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這里暗用宋朝滅亡的舊典?!端问贰の逍兄尽份d,宋初有“寒在五更頭”的民謠,“五更”諧音“五庚”,預(yù)兆宋朝的國祚在第五個庚申之后終止。宋太祖立國于建隆元年庚申(960),到理宗開慶元年(1259)正好為五個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滅亡。如今,這五更的鐘聲響起,不啻如一聲聲家破國亡的喪音,敲打著詞人憂傷的心靈。下面“寂寞景陽宮外月,照殘紅”兩句,又以冷月、舊宮、殘花三種意象,進一步渲染寂寞、凄涼的景況?!熬瓣枌m”,即景陽殿,是南朝陳的宮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禎明三年(589),隋軍南下過江,攻占臺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側(cè)),陳后主聞訊,即與妃子張麗華投景陽宮井藏匿,至夜,被隋軍擒獲。明朝和陳朝都建都南京。這里是用象征陳朝覆滅的景陽宮舊事影射明朝的亡國。曾經(jīng)照徹陳朝景陽宮殿、目睹過陳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見證人,冷峻地觀照著明朝滅亡后的慘淡景象——暮春的紅花在寂寞中紛紛凋殘,意味頗為深長。
下片切入人事滄桑,抒寫憑吊故國的感傷。
“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過片兩句承襲上片意脈,呈示一派亡國的衰敗景象?!读_浮山志》載有葛洪成仙,遺衣化為彩蝶的故事?!暗室陆鹂|盡”用其事,意謂明朝的皇族貴胄死后,五彩的遺衣化作了蝴蝶,連金絲縷也銷蝕殆盡,哪里還有什么帝王家的氣象!昔日的皇宮,玉宇瓊樓早已朽蝕一空,剝落的畫粉飛飛揚揚,一片蕭瑟悲涼!這蟲蝕樓空的意象,不正是奸佞賣國的象征?“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fēng)”,結(jié)拍兩句,看似描繪燕舞東風(fēng)的春景,實則以燕子的無情隱喻降清舊臣的無義,揭示出他們賣身求榮的丑惡嘴臉。他們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風(fēng)得意,哪里還有什么亡國的悲慟!這兩句含意隱曲,但透過言表,并不難感受到詞人的義慨和憤懣。
清陳廷焯評此詞說:“凄麗近南唐二主,詞意亦哀以思矣!”(《白雨齋詞話》)“凄麗”,指出這首詞凄清婉麗的風(fēng)格與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則揭橥這首詞的內(nèi)蘊以哀慟悲思故國為指歸。黍離麥秀之悲,家國身世之恨,久久翻騰在胸中,發(fā)而為詞,便成哀惋清麗的絕唱。如果說,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舊日的榮華富貴,那么,陳子龍的“哀以思”則更多地是哀痛故國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訓(xùn)。一是亡國亡家的君主,一是圖謀恢復(fù)的志士,顯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德潛謂:“大樽(陳子龍?zhí)?文高兩漢,詩軼三唐,蒼勁之色與節(jié)義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風(fēng)流婉麗如此!”(《古今詞話·詞評》)凄麗的外殼包蘊著哀以思的崇高節(jié)義,如此解讀這首《山花子》詞,方不辜負詞人的苦心孤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3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居易《遣懷》隨興發(fā)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