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①
岱宗②夫如何③
造化⑦鐘⑧神秀⑨
蕩胸⑿生曾云
會當(dāng)⒂凌⒃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①岳:此指東岳泰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③夫如何:怎么樣
。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
,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⑤青:指山色
。⑥未了:不盡
,不斷。⑦造化:這里指大自然。
⑧鐘:聚集
。⑨神秀:(指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
。⑩陰陽:陰指山之北,陽指山之南
。⑾割昏曉:夸張。此句是說泰山很高
,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⑿蕩胸:心胸?fù)u蕩
。⒀決眥(zì):極力張大眼睛
⒁入:收入眼底
⒂會當(dāng):應(yīng)當(dāng),定要
。⒃凌:登上
。賞析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自號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經(jīng)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七歲始學(xué)詩
,十五歲即揚(yáng)名,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杜甫開始漫游吳越,五年之后歸洛陽應(yīng)進(jìn)士,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五載。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歸東都。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翌年漫游齊魯
,與李白遇于東魯,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后嚴(yán)武入朝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
后嚴(yán)武去世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
詩人對泰山的描繪由遠(yuǎn)及近,從虛入實(sh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