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四月中旬
牡丹栽培史很早,但驚動朝野
大和、開成中
這是成語“國色天香”的來源
。上指唐文宗,程修己是宮庭畫師,尤善花卉,他轉達的應是京城公議。文宗調(diào)侃愛妃的話唐人最早牡丹詩出于誰手
唐人寫牡丹的好詩
,要到中唐方大量出現(xiàn)。白居易寫得很多,早期是關心牡丹引起的社會問題,如《買花》之“一束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牡丹芳》之“三代以還文勝質(zhì),人心重華不重實”,主張“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歸結到牡丹之妖艷惑世。難怪他雖寫得多,卻難有好詩。稍可諷誦者僅此首《惜牡丹花二首》之一:“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晚唐寫牡丹詩尤多
其實牡丹是不易寫好的
。將花比美女,開始是創(chuàng)想,多寫就成俗格了那么有沒有一首詩,既能跳出以美人喻花的窠臼
這首《裴給事宅白牡丹》是有故事的
明張之象著《唐詩類苑》卷一二四作裴士淹詩,《全唐詩》卷一二四采信了此說
,收作裴詩《南部新書》則提供了另一位裴給事的故事,事情也改在文宗大和中
,較前約晚了八十多年。裴潾(?—838),秘書監(jiān)裴清子。貞元初以門蔭入仕。敬宗寶歷初,累官拜給事中。文宗間仕途大起大跌,至開成元年(836)轉兵部侍郎,《南部新書》所述應為這時事情。但段成式說他的依據(jù)得自太常博士張嵊,張嵊復得自裴通,通即裴士淹之子,似乎更為有據(jù)當然還有一種表述
認為盧綸所作者
前引路成文所考,認為作盧綸亦誤
再回到原詩
一首曾轟動流傳的詩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