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月的邊塞意象。“邊塞”
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二、月的時間意象
月升月落
三、月的愁緒意象
在古詩詞中
,月還是情緒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除了人們熟知的“月落烏啼霜滿天
四
月是情緒的,“月上柳梢”的纏繞
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
“階下清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隱《端居》);月明之夜,風(fēng)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時,該又憑添幾重愁苦!于是凄迷廣浩的月下便成下無盡的相思之時空:“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緒,李商隱就是一千次一萬次,也道不完,“欲說還休”。當(dāng)然,時間的月水也許會消磨和沖淡愛情 “同來望月人何在
,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趙暇《江樓感舊》)。那個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尋回?即若喚回,恐也不是彼時情懷了。好夢已去,往事如煙,空留絲絲縷縷的舊蹤裊裊飄開在愛情失落的天際。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的蒼涼蕭瑟的景觀。愛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腸斷的鈴聲的烘托下,更為凄婉欲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五
明月在詩人筆下,雖也常表現(xiàn)為自然月的屬性
,但更多的時候卻被賦予了豐富而深邃的象征意義。因此,明月被詩人高度人格化,賦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也由此而反映出詩人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人格。古代詩詞中月的象征意義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筆者就此略作闡說。1、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戀情
。古代,人們認(rèn)為日為陽,故曰太陽;月為陰,故曰太陰。因此,人們常用月來形容女子容貌、體態(tài)與情操之美,如人們常說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等。在《詩經(jīng)·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的歌詠,以皎潔的月亮襯托女子的清純與美麗。李白詩中月之意象也多有這種象征2
3
4、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啟迪
今人看不到古時的明月
浩瀚飄渺的漫長的歷史長河
,曲折復(fù)雜的坎坷人生。在我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里,月亮成了歷代文人吟詠不厭的對象。人們喜歡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溶進月光里,注入明月中,從而使月亮這一無生命的物象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詠月之意象。分析和探討古代詩詞中月的意象,對全面認(rèn)識和理解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多樣化藝術(shù)風(fēng)格和鮮明個性特色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上一篇: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悼···
下一篇:
陳大章《登小孤山》詠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