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
宋代除了執(zhí)政官(如宰相、樞密使、參知政事、尚書左右丞等)外,對一般官員來說,有70歲致仕(退休)的規(guī)定。有自請致仕與敕令致仕之別。自請致仕可以領全俸或半俸,敕令致仕者則不享受俸祿(退休金),故仕人以自請致仕為榮者多。
年已七十的柳永會選擇自請致仕。一首《思歸樂》足以表明他的心態(tài):
天幕清和堪宴聚。想得盡、高陽儔侶。皓齒善歌長袖舞。漸引入、醉鄉(xiāng)深處。
晚歲光陰能幾許。這巧宦、不須多取。共君把酒聽杜宇。解再三、勸人歸去。
——《思歸樂》
這天氣清和正好適宜宴飲聚會,盡量將那些彼此投合的朋友們聚在一起。在紅唇皓齒的佳麗們歌舞聲中,漸漸引人進入醉鄉(xiāng)深處。歲暮的光陰能有多少,這機緣偏巧的宦途,其實無須過多去謀求。且和酒友舉杯,一起聽那杜鵑鳥悲傷的啼叫,仿佛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勸人回去!
這里,“解再三,勸人歸去”,并非是歸隱于以往人們仰慕的山水田園、叢林草野,而是“蘭堂夜燭”、“醉鄉(xiāng)深處”的笙歌羅綺。在許多詞作中,柳永一再地將男女愛情與仕途名利進行對照比較,認為情愛重于名利功業(yè)的價值觀。這種價值取向越到晚年表現(xiàn)得越強烈?!盀橐料萌算俱?,衣帶漸寬終不悔”,已經清楚地表明了愛情才是人生至高無上的價值觀,成為他人生理想的重要支撐。
所以,柳永的歸隱頗有“大隱”隱于市、隱于情的意味。
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fā),極品何為。
塵事常多雅會稀。忍不開眉。畫堂歌管深深處,難忘酒盞花枝。醉鄉(xiāng)風景好,攜手同歸。
——《看花回》
人生百年,屈指即逝。榮華顯貴和困厄病痛始終相伴隨。人們在為名利誘惑羈絆中,轉眼間一生很快就過去了,就像天上的月亮和太陽有升有落,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人們從紅顏皓齒的青春少年,到白發(fā)蒼蒼的耄耋老者,最后拼命當上了哪怕是最高級別的官員又有何用呢!
為生存四處奔波的俗事異常繁多瑣屑,而對酒當歌的雅興聚會卻很是難得。為何不展眉而樂,笑口常開?裝飾華麗的酒樓歌廳是最使人陶醉的地方,醇酒美人更使人銷魂難忘。酒醉之后,就像進入了美妙的夢鄉(xiāng),別有一番境界。來吧,牽手共同去領略醉鄉(xiāng)的風景,不醉不歸!
柳永感嘆人生苦短,希望少一點“利牽名惹”,多一些“雅會開眉”;少一點“塵事勞生”,多一些“笑筵歌席”。于是,他反問自己:“忍不開眉?”“忍負芳年?”怎能忍心不瀟瀟灑灑,開開心心?怎能忍心辜負這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又問自己:“賞心何處好?”那么,什么是開心的最佳去處?他回答道:“醉鄉(xiāng)風景好”,“惟有尊前”。也就是咱們及時行樂——“醉酒”去吧!
現(xiàn)實是殘酷無情的,人總是需要放松減壓,更需要溫暖柔情,“醉鄉(xiāng)”也許就是柳永所需要的最美風景吧。酒是麻醉劑,又是興奮劑。它可以幫人暫時消解煩憂,助長人們游玩娛樂的興致,刺激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等等。自古有劉伶縱酒任真、阮籍醉酒避世、陶潛把酒賞菊、李白“斗酒詩百篇”……文人與酒的緣分總是蘊涵著深厚的文化意味
總的來說,柳永可稱得“一生襟抱未曾開”。文人理想的落空使他領略到人生的某種悲涼意味。致仕以后,柳永整理了此生所作的詞集《樂章集》。當時,詞又稱曲子、曲子詞、樂府、樂章、琴趣、歌曲,長短句、詩余。所以詞集取名《樂章集》。
平生自負,風流才調??趦豪铩⒌乐獜堦愙w。唱新詞,改難令,總知顛倒。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飲席歌筵,人人盡道??上гS老了。
閻羅大伯曾教來,道人生、但不須煩惱。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钊“偈辏豁P好。若限滿、鬼使來追,待倩個、掩通著到。
——《傳花枝》
這首詞可能是自娛之作。對風塵浪子兼中低階官員身份的柳永而言,人生仿佛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走到最后回望來時的路,他對人生的真諦終會有所體悟。
“平生自負,風流才調”,他曾經為自己英俊杰出又倜儻不羈的才華自賞?!安鸢椎雷帧币允径嗖?,作詞改曲,標其多藝;深通化妝,精于吐納,身體健美,稱得上表里都峭。這些“風流才調”在當時被人視為“不檢率”、“儇薄無行”。雖人言洶洶,他仍我行我素。每次在歌舞宴會上常常都會有人替他惋惜:“可惜就這樣完了!”但他卻不以為然,說是“閻羅大伯曾教來”。宋人敬畏閻羅,柳永稱閻羅為大伯,詼諧調侃意味十足。閻羅告訴他:人生在世,不要憂愁煩惱,活著的時候就要高高興興,沒必要自尋煩惱。碰上良辰美景,就盡情地去享受,活上個百十年。我別無所能,對你只能做到這樣了。并知會他:生死大限來時,小鬼無常自會來追索你到陰間。只要活著時候按照我說的做了,到時候就痛痛快快來我這里報到吧。
整首詞頗有些看透紅塵的意味。不過,向閻羅報到的時候很快就到了。因長年奔波,貧病交加的柳永終于倒下了?;实v五年(1053年),柳永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僧寺里去世,終年71歲。因宦囊微薄,殯葬無著,下世頗是凄涼。據(jù)明萬歷《鎮(zhèn)江府志》卷三六附記,直到王安禮知潤州時,才將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
宋人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卒于襄陽,死之日,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門外,每春月上冢,謂之吊柳七。”曾敏行的《獨醒雜志》,說:柳永“風流俊邁,聞于一時。既死,葬棗陽縣花山,遠近之人,每遇清明,載酒肴飲于耆卿墓側,謂之吊柳會?!?/p>
葉夢得《避暑錄話》則說:“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后不得,乃為出錢葬之。”禮葬柳永的王安禮是北宋維新派名相王安石的弟弟。
不過,也有另一說,柳永逝世二十余年后,他的兒子柳涚謝官而卜居鎮(zhèn)江,遂又改葬柳永于鎮(zhèn)江北固山下,并請書法家、堂弟柳淇書寫墓碑碑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9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儒李三才及其《撫淮小草》孤本考略
下一篇: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