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元好問
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
,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問世間
橫汾路
,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這是一首詠物詞
情因景而生
,詞為情而作,雁殉情而死的事,強烈地撥動了作者心靈的琴弦,使其揮筆寫下了這首充滿激情的詞。這首詞的主旨是贊美雁情堅貞專一
。詞的開頭三句,陡然發(fā)問,奇思妙想接著
過片以后
,作者又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出大雁殉情之后的凄苦。在作者筆下,在孤雁長眠的地方,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的時候詞的最后,寫作者對殉情大雁的禮贊
心有靈犀一點通
。雁之殉情事實上就是無數(shù)青年男女為追求幸福美滿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而不惜獻出青春甚至生命的投影,而作者對雁之殉情的贊美,就是他對無數(shù)青年男女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也是對他們愛情遭受梗阻、破壞的嘆息。總之
,這首詞圍繞開頭兩句發(fā)問,一層一層地寫出了一段動人的情事,用事實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全詞情節(jié)雖然并不復雜,而行文卻騰挪多變,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后的凄苦,前后照應,上下勾連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9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題解與鑒賞
下一篇:
五絕《李適之·罷相作》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