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源于生活
《莊子·逍遙游》說:“水之積也不厚
厲以寧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粗厣顚嵺`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的意義
為了說明這一點
七古·燕歌行
(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金伐鼓下榆關(guān)
,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dāng)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詩中“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
厲以寧指出的另外一個例子是韓翃
,韓翃最杰出的作品是七絕《寒食》,這是憤于宦官得寵、政治腐敗而進行抨擊的詩作。七絕·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微時,與柳氏相愛而又分離的動人故事
,曾廣泛流傳。當(dāng)時韓翃有一首《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寄柳氏
(唐)韓
章臺柳,章臺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柳氏寫了一首《答韓翃》:
答韓翃
(唐)柳氏
楊柳枝
,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
,縱使君來豈堪折。后賴友人相助
,柳氏終歸韓翃。厲以寧年輕時就很喜歡韓翃和柳氏的故事。1953年,他以“詠唐朝韓翃、柳氏故事,贈友人”為題填了一首詞:章臺柳·詠唐朝韓翃
、柳氏故事,贈友人厲以寧
離亭霧,相思渡。春雨秋風(fēng)楊柳樹
莫道年年恨別離
后來
李益是厲以寧指出的又一個例子,李益早年北游河朔
七絕·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七絕·度破訥沙
(唐)李益
眼見風(fēng)來沙旋移,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塞北無春到
,總有春來何處知。厲以寧舉出的這些例子
,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接觸生活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所以,古人常說“文章憎命達”“怨憤出好詩”以及“不平則鳴”,正是說明養(yǎng)尊處優(yōu)、一帆風(fēng)順之人對生活難有深刻的體會,因此也寫不出感人至深的好作品。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反之,如果人“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詩人的地位和經(jīng)歷可以影響詩詞成就的高下
厲以寧認為,生活本身是如此豐富
七絕·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七絕·春日
(宋)胡直孺
風(fēng)云吹絮柳飛花
四海隨人雙燕子,相逢處處作生涯
七絕·橫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
年年送客橫塘路
七絕·江村晚眺
(宋)戴復(fù)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
七絕·山居
(宋)周自中
又是閑中一日過
拾薪童子歸來晚,報說南山野菜多
這些詩都是對生活本身細致而精妙的描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下一篇:
《杜鵑》的詩詞典故-含義-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