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是柳宗元的一篇有名的文章
近日讀到王繼如先生的《再說“掉以輕心”》(載《光明日報》2017年12月3日
,第12版)。王先生發(fā)現(xiàn)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梵行品》有“慎無掉戲”之語,而敦煌遺書《大般若涅槃經音》作“戲”。王先生由此判斷“掉戲”本來當作“戲”,“掉”是“”的假借字;而戲乃戲耍、玩弄的意思,因此柳宗元所謂“以輕心掉之”,“就是以輕慢之心戲耍寫作”之意,而成語“掉以輕心”,“就是以輕慢之心來戲弄玩忽所做的事情”。對于這一判斷
,筆者感到懷疑。為什么呢?這與柳宗元原意不符合。《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述說怎么作文,有一個前提
,即所論的是用以“明道”的古文,柳宗元對此反復強調。他說:始吾幼且少
,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接下來就講自己為文的體會
那么
,“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應該作何解釋呢?先看“掉”字
。這個字的本義以及一些引申義《說文·手部》:“掉
掉的本義是動,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動
《左傳》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莊子·在宥》:“鴻蒙拊髀雀躍
《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后
《史記·淮陰侯列傳》:“掉三寸之舌
以上這些例句,“掉”都可以理解為來回地動
《鹖冠子·天則》:“政在私家而不能取
《漢書·揚雄傳》:“掉八列之舞
劉向《新序》卷二《雜事》:“襄王大懼
《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
《人物志·材理》:“淺解之人……審精理則掉轉而無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艮D
,轉動,這里是比喻沒有定見。掉是轉移的意思。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輷輘掉狂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抱樸子外篇·交際》:“或有德薄位高
,器盈志溢,聞財利則驚掉,見奇士則坐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劉子·思順》:“令提劍鋒而掉劍觚,必刎其指
,而不能以腐木,而況金甲乎?若提其觚而掉其鋒,雖則凡夫,可以陸斬犀象,水截蛟龍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法苑珠林·送終篇·受生部》:“如淫欲盛故生于鴿雀鴛鴦之中
韓愈《元和圣德詩》:“掉棄兵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段灏偌易⒉栉募罚骸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擲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魲壖赐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掉是指投擲的動作。
柳宗元《與楊誨之第二書》:“彼終軍者……決起奮怒
以上所舉都是先秦至唐代的用例
“掉”的使用范圍廣泛,有時所表示的已不是很具體形象的某種動作
還應該指出的是
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說到柳宗元的“以輕心掉之”了。這個“掉”就是掉弄之義
“以輕心掉之”的“輕心”
至于成語“掉以輕心”
,其“輕心”則已被用作輕忽、不重視之意,那是約定俗成,與柳宗元原來的意思不一樣了。而“掉”字則仍是運作、操弄的意思,并非“”的借字,也不是戲耍玩忽之意。以輕忽之心處理某事,和以輕忽之心玩弄某事,語意之輕重是有區(qū)別的。(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1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