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與一些隱士本來就出身高門,如許詢
,家里有比較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有關(guān)
;另一方面,也與其“不遁世”
,與“高門風(fēng)流者游”,從而得到“諸侯之遺”有關(guān)
。
東晉時的隱風(fēng)
,有一種“隱士名士化”“名士隱士化”的傾向,有時隱士與名士之間的界線比較模糊
。許詢是當(dāng)時“隱士名士化”的典型代表,他住得山林
,入得皇宮
。東晉簡文帝(320—372)
、京城最高長官丹陽尹劉惔都是他的好友
,許詢曾造都城:“停都一月,劉尹無日不往
,乃嘆曰:‘卿復(fù)少時不去,我成輕薄京尹
!’”(《世說·寵禮》第4則)劉惔對許詢贊不絕口,他離開后仍戀戀不舍:“許玄度送母
,始出都
,人問劉尹:‘玄度定稱所聞不
?’劉曰:‘才情過于所聞
。’”(《世說·賞譽》第95則)許詢的名士風(fēng)度及隱士情懷征服了劉惔:“劉尹云:清風(fēng)朗月
,輒思玄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妒勒f·言語》第73則)后人對此吟詠頗多
,王勃《王子安集》卷七《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許玄度之清風(fēng)朗月
,時慰相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蹦攮憽赌咴屏衷娂肪硭摹秳e張玄度》:“清風(fēng)明月許玄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扒屣L(fēng)朗月”大概是劉、許清談時的情景
,而在后人看來
,許詢似乎就是那一縷清風(fēng),一輪朗月
,“清風(fēng)朗月”后來亦成為許詢的一張名片
,正是其名士風(fēng)度的最好表征。劉惔亦是著名的清談家兼名士
,許詢的清談功夫正是他深所折服的;許詢又是當(dāng)時有名的高士
,魏晉時人都有希企隱逸的心理,許詢的隱士風(fēng)范也是劉惔欣賞的
,《晉書·劉惔傳》稱其“尤好《老》《莊》
,任自然趣”
,孫綽稱他“居官無官官之事
,處事無事事之心”,是“朝隱”式的人物
,也是所謂“名士隱士化”的代表。許詢是無官之隱
,劉惔是有官之隱,兩者自然惺惺相惜
。
就是當(dāng)時的皇帝也不免為許詢的魅力所吸引:
許掾嘗詣簡文
,爾夜風(fēng)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
。襟懷之詠,偏是許之所長
。辭寄清婉,有逾平日
。簡文雖契素
,此遇尤相咨嗟
,不覺造膝
,共叉手語,達(dá)于將旦
。既而曰:“玄度才情
,故未易多有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妒勒f·賞譽篇》第144則)
這里又提到“風(fēng)恬月朗”,大概許詢在這種情況下清談水平發(fā)揮最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扒摇奔疵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可見晉簡文帝對許詢的信任
。在中國文化史上,能夠在密室中與皇帝通宵達(dá)旦清談的隱士
,估計許詢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所談的內(nèi)容自然有玄言佛理,而且許詢還作“襟懷之詠”
,可能就是許詢擅長的玄言詩
。簡文帝也是清談高手
,《晉書·簡文帝紀(jì)》稱他“清虛寡欲
,尤善玄言”,他與許詢也一向情趣相投
,當(dāng)晚的晤談,更為其風(fēng)度傾倒
,先是促膝相談
,后又執(zhí)手共語
。許詢受到的禮遇
,魏晉名士罕有媲美者
,甚至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漢書·賈誼傳》載:“后歲余
,賈生征見
。孝文帝方受厘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
,而問鬼神之本
。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
,文帝前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辟Z誼也得到與皇帝單獨論事的機會,但所談內(nèi)容是與賈誼所學(xué)無關(guān)的“鬼神事”
,所談地點是在文帝齋戒的未央宮的宣室中
,而非“曲室”
;雖然亦談至“夜半”
,也成功地讓皇帝“前席”,但“前席”與“造膝”甚至“叉手”還是有差異的
。于此可見,晉簡文帝對許詢的賞識
。投桃報李
,許詢對劉惔
、簡文兩人也有美評:“許玄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
,不能與之析理’
,劉尹其人
;‘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
,簡文其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妒勒f·賞譽》第111則)許詢用的是嵇康名作《琴賦》中語
,稱贊劉惔是清談析理的高手
,而簡文帝雖貴為人主
,卻為人沉靜,心若止水
,評價不可謂不高
。其中不無揄揚,也可見許詢與他們關(guān)系非同一般
。
朋友之間也不只有相互頌揚,下面一事別有意蘊:“簡文與許玄度共語
,許云:‘舉君親以為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單谋悴粡?fù)答
。許去后而言曰:‘玄度故可不至于此
!’”(《世說·輕詆》第18則)據(jù)《三國志》卷十一《邴原傳》注引《邴原別傳》說:“太子燕會
,眾賓百數(shù)十人,太子建議曰:‘君父各有篤疾
,有藥一丸,可救一人
,當(dāng)救君邪
,父邪
?’……太子咨之于原
,原悖然對曰:‘父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本竿瑫r有疾,惟一的一丸藥給誰服用
,確實是兩難的抉擇,背后其實是忠孝兩種價值觀的博弈
。邴原是三國時著名的隱士
,他的選擇說明在隱士心中孝的價值大于忠。許詢當(dāng)簡文面不便說“以藥救父”
,只有說“以舉君親以為難”,但其中透出的意思是隱士只可友之
,而不可臣之
。(參見唐長孺《魏晉南朝的君父先后論》,載《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三聯(lián)書店1983年版
。又唐翼明《魏晉清談》第三章《清談內(nèi)容考察》)
名士孫綽(314—371)也是許詢的好友
,兩人也是玄言詩的代表人物。孫綽十分欣賞那位比他年輕的朋友:“孔父有言
,后生可畏,灼灼許子
,挺奇拔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洞鹪S詢》其五)“挺奇拔萃”可見許詢確實是少年穎慧過人
。在孫、許二人的推動下
,玄言詩成為籠罩當(dāng)時詩壇的詩體,盛行一時
,他們也被后人并稱為“孫許”
,譽為“一時文宗”(參見長川谷滋成《孫綽の研究:理想の“道”に憧れる詩人》
,汲古書院1999年版)
。鐘嶸《詩品序》說:“永嘉時
,貴黃老
,稍尚虛談。于時篇什
,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
,微波尚傳
,孫綽
、許詢、桓
、庾諸公
,詩皆平典似《道德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本碇杏址Q“孫、許彌善恬淡之詞”
。孫
、許玄言詩特征就是“理過其辭”
,也就是說詩歌表達(dá)玄理的成分過重
,其風(fēng)格就是平淡典質(zhì)(“平典”),缺乏情韻
。所謂“恬淡之詞”與“淡乎寡味”意思相同,就是說詩歌在美學(xué)上過于稀釋
,故鐘嶸對他們的詩評價不甚高
,將他們列為下品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也說:“江左風(fēng)味
,盛道家之言,郭璞舉其靈變
,許詢極其名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饧丛S詢在文學(xué)上將玄言發(fā)揮到極致
。這種“貴黃老”“盛道家之言”的玄言詩
,由于忽視了文學(xué)的抒情性
,自然文學(xué)性不是很高,可以視之為押韻的清談
。這種詩風(fēng)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身份是契合的,他們都是清談大家
,玄言詩可以說是清談更藝術(shù)化、更精致化的形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段倪x》中沒有選錄許詢一篇作品,可見齊梁人對玄言詩并不認(rèn)可
。不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中國自古有“詩言志”“詩緣情”的傳統(tǒng)
,而許詢等人以詩來言理,實際上也擴大了中國詩歌的表現(xiàn)空間
,即詩可以言志抒情
,也可以言形而上之理
,宋代的理學(xué)詩、理趣詩未必不源于魏晉時的玄言詩
。饒宗頤先生在談到他所作的“形上詞”時,也說到中國也有“形上詩”的傳統(tǒng)
,可以上溯到孫、許的玄言詩(參見施議對《為二十一世紀(jì)開拓新詞境
,創(chuàng)造新詞體——饒宗頤形上詞訪談錄》
,《文學(xué)遺產(chǎn)》1999年第5期)。在21世紀(jì)的今天
,我們不應(yīng)再持齊梁人對玄言詩的偏見,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玄言詩的異量之美
。
《世說·文學(xué)》第85則載
,簡文帝稱許詢語:“玄度五言詩
,可謂妙絕時人
。”孫綽《答許詢詩》其八云:“貽我新詩
,韻靈旨清。桑如揮錦
,瑯若叩瓊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麄儗υS詢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但許詢的文集并沒有流傳下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許詢集》原有八卷
,《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并著錄為三卷。至于鄭樵《通志》卷六十九著錄“處士《許詢集》三卷”
,高似孫《剡錄》卷五著錄“《許詢集》三卷”,只是承舊史之遺文
,并不表明宋時《許詢集》仍存
,大概宋代就已經(jīng)散佚
。唐人許嵩所編的《建康實錄》卷八中引用到一條《許玄度集》
,這是展現(xiàn)唐代《許詢集》原貌的珍貴資料。逯欽立先生所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載其殘詩斷句三首
,嚴(yán)可均所輯《全晉文》有其所作《白麈尾銘》《墨麈尾銘》兩篇。目前許詢存世的作品很少
,不過筆者又從方志中發(fā)現(xiàn)許詢佚詩一句。宋《嘉泰會稽志》卷九“北干山”條:“在縣北一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杜f經(jīng)》云:晉許詢家于此山之陽,其詩云:‘蕭條北干園
。’”又卷十三“許詢園”條:“在蕭山縣北干山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秷D經(jīng)》云詢家此山之陽
,故其詩曰:‘蕭條北干園’也
。”明林策修
、張燭纂、魏堂續(xù)增《蕭山縣志》卷一地理志“許詢園”條載:“在北干山下
,其詩曰:‘蕭條北干園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彪m然只有一句佚詩
,但也是這位存詩不多的玄言詩人留下來的吉光片羽
,彌足珍貴
。
就其存詩而言
,玄味并不是很重,余嘉錫認(rèn)為:“簡文之所以盛稱之者
,蓋簡文雅尚清談,詢與劉惔
、王蒙輩并蒙歡賞
,以詢詩與真長之徒較
,固當(dāng)高出一頭
,遂爾咨嗟,以為妙絕也
。”(《世說·文學(xué)》第85則箋疏)確為的語
。與他的朋友孫綽比,其文才似不如之:“支道林部孫興公:‘君何如許掾
?’孫曰:‘高情遠(yuǎn)致,弟子蚤已服膺
;一吟一詠
,許將北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妒勒f·品藻》第54則)與孫綽相比,許詢“高情遠(yuǎn)致”的隱士風(fēng)范在當(dāng)時更為著稱
。
許文雨《詩品講疏》言:《剡溪詩話》“引許詢詩‘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
,‘丹葩耀芳蕤
,綠竹陰閑敞’
,‘曲欞激鮮飚
,石室有幽響’,均善造狀
。而詢詩‘丹葩’二句
,尤與左思詩‘白雪停陰岡,丹葩耀芳林’近似
。若謂太沖宗歸建安,則詢詩又豈異趣哉
?”文中所引“丹葩”“曲欞”之句實乃江淹《雜體詩三十首·許征君自序》中的擬詩之句
,《剡溪詩話》乃宋人高似孫所作,這里許氏受到了誤導(dǎo)
。川合康三先生《中國的自傳文學(xué)》第五章《詩歌中的自傳》沒有提到許詢的《自序詩》,雖然其詩已佚
,但至少是第一首以“自序”(自敘)為名的“自傳詩”
。原詩已佚
,從江淹的擬詩中亦可嘗臠知鼎
,大概是自敘其高逸之情的。詩中的感情近似于左思在《招隱詩》中抒發(fā)的投身幽穴山林
,體會自然的仁山智水之樂的理想,并盡力美化隱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