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長歌十卷長歌
印度古代泰米爾語桑伽姆文學(xué)中的長篇詩歌集。包括10篇長詩: ①《牟魯伽神導(dǎo)引之歌》; ②《游吟詩人導(dǎo)引之歌》; ③《彈唱詩人導(dǎo)引短歌》;④《彈唱詩人導(dǎo)引長歌》;⑤《森林之歌》;⑥《馬杜賴之歌》;⑦《悠悠北風(fēng)之歌》; ⑧《山地之歌》;⑨《城中離別之歌》; ⑩《山谷回聲》或《舞者導(dǎo)引之歌》。這些詩篇產(chǎn)生于公元前5世紀(jì)至公元2世紀(jì)的桑伽姆時期,篇幅較長,均在百行以上,最長的《馬杜賴之歌》近8百行詩句。這些詩歌的內(nèi)容包括了愛情的和非愛情的題材,反映了古代南印度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的社會生活風(fēng)貌。這些長詩的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語言樸素,韻律優(yōu)美,可以配樂歌唱,故稱之為 “歌”。同《八卷詩集》一樣,《十卷長歌》是古典泰米爾語桑伽姆文學(xué)的寶貴遺產(chǎn),對后世泰米爾語言文學(xué)的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
《長歌行》原文長歌行
詩人:漢無名氏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
??帜敲C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長歌行古詩賞析
【注釋】
①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②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jǐn)?shù),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③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diào)的自由式歌行體。
④衰:讀cui,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i這個音。
【賞析】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稑犯忸}》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dāng)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卑选芭Α崩斫鉃椤芭闃贰?,顯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gòu)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diào)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chuàng)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fā)展,均有考訂.
長歌行的詩意菜園中生長著綠色的葵菜,葉上的晨露待陽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暖氣向大地施布著恩澤,萬物就可充滿生機勃勃的光華。但時常叫我擔(dān)心的秋天來得太快了,便要紅花凋謝,綠葉枯萎。百條江河向東流入大海,何日能向西游呢?誰要是在年輕時不努力學(xué)習(xí)的話,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 /(一切河流流到東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個如果在少壯年華不抓緊時間, 有所作為,等到年紀(jì)大了,一事無成,再悲傷也沒有用了。)
《長歌行》閱讀賞析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shè)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guī)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guān)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tǒng)統(tǒng)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xiàn)實.漢樂府在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xiàn)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xì)節(jié),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chǎn)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shù)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shè)立的朝廷音樂機關(guān),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diào)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jié):秋季.節(jié),時節(jié),節(jié)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shù)條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
??帜敲C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fù)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dǎo)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fēng)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yīng)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fā)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fù)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
作者:【王績】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未知】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注釋】: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以質(zhì)樸自然見長。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閑適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詩人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
[注釋](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暉:落日的余光。(4)犢:小牛。采薇:《詩經(jīng).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庇帧对娊?jīng).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fā)自己的苦悶。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jīng)》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diào)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备奘撬叺亍|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搬阋小笔桥腔驳囊馑肌!坝我馈保貌懿佟抖谈栊小分小霸旅餍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迸e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闭f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墒牵绻刂姼枋返捻樞?,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fēng)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chǎn)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dāng)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jīng)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經(jīng)過情——景——情這一反復(fù),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遙隔②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③,平海④夕漫漫。
【注釋】
①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dāng)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②遙隔句:指鄉(xiāng)思遙隔云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③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是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④平海:指水面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xiāng)思?xì)w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xì)w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yuǎn)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fù)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gòu)成了詩的內(nèi)容。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或作《臨洞庭湖上張丞相》)
發(fā)表時間:2004-5-25 14:09:14
文章作者:孟浩然 瀏覽次數(shù):1596
雙擊自動滾屏
[名句]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漁情。
〔析賞〕 古代云夢本有二澤(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長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夢。這兩句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詠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寫洞庭湖水之壯闊的-洞庭湖一片氤氳的水氣,蒸薰著整個云夢澤,湖水波浪壯闊,直搖撼著岳陽城。
------------------------------------------------------------------------
黃鶴樓①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②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
704-754 ,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二年(723)進(jìn)士。天寶中,官司勛
員外郎?!短撇抛觽鳌肪硪徽f他“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jié)忽變常
體,風(fēng)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qū)江、鮑”。其邊塞詩慷慨
豪邁;《長干行》等小詩清新婉麗,類六朝民歌?!度圃姟反嬖娨痪?。
【注釋】
①黃鶴樓: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的黃鶴磯上,背依蛇山,俯瞰長江,與
岳陽樓、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②鸚武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中。
【品評】
黃鶴樓始建于吳黃武二年 (223),以樓址在黃鶴磯得名。然而費文袆(音
衣)登仙駕鶴于此之說既見于《圖經(jīng)》,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之說又見于《齊
諧志》,可見黃鶴樓因仙人乘黃鶴而得名,早以成為民間傳說。崔顥于仕途失
意之時來登此樓,其感受與傳說拍合,觸動靈感、發(fā)此浩歌。前半篇就傳說生
發(fā):昔人與黃鶴俱去,空余此樓,徒有黃鶴之名而已!吊古傷今,感慨淋漓。
又就“黃鶴去”騰空飛躍,突進(jìn)一層:黃鶴飛去時白云悠悠,黃鶴一去不返,
白云依舊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詩一氣貫注,盤旋轉(zhuǎn)折。雖
緊扣詩題,借鶴去樓空、白云飄忽寫今昔變化,而詩人獨立樓頭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態(tài),亦依稀或見。后半篇寫眼前景及由此引發(fā)的身世之感與思鄉(xiāng)之情。
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煙波浩渺,暮靄迷蒙,久游思?xì)w,鄉(xiāng)關(guān)何處?望漢陽樹,
望鸚鵡洲,望江上,望鄉(xiāng)關(guān),四顧蒼茫,飄泊無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結(jié)。
四句詩激情噴溢,順流直下,與前半篇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
此詩前四句借鑒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龍池篇》,運用了轆轤相轉(zhuǎn)的句式。
“黃鶴”三見,“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黃”字外全用仄聲,第四句以三平
調(diào)煞尾,第二聯(lián)“不復(fù)返”與“空悠悠”失對。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但由
于一氣轉(zhuǎn)折,自然超妙,且后兩聯(lián)格律精嚴(yán),故論者不僅不以為病,而且視為
創(chuàng)體、奇格,高度贊揚。相傳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
在上頭”之嘆;其后作《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諸詩,均反復(fù)效法(見
《唐才子傳》 卷一、《唐詩記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宋人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評》云:“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鼻?
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十三選此詩,評云:“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
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2,涵虛混太清 3。
氣蒸云夢澤 4,波撼岳陽城 5。
欲濟無舟楫 6,端居恥圣明 7。
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8 。
注釋
1. 詩題或作《臨洞庭》。張丞相:指當(dāng)時在相位的張九齡。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長安時,贈給張九齡的干謁詩。
2. 八月湖水平:指八月秋水盛漲,幾乎與湖岸齊平了。
3. 涵:涵容,包含。虛:太虛,指天空。太清:亦指天空。這句是說浩瀚的湖水涵容著天宇,水天混而為一。
4. 云夢:古代澤名,分跨長江南北,江北為云,江南為夢,面積廣八九百里。后來淤積成為陸地,大約在今洞庭湖北岸地區(qū)。這句是說壯闊的洞庭湖,水氣蒸騰,籠罩了云夢澤的上空。
5. 撼:搖動。岳陽:即今湖南岳陽市,在洞庭湖東岸。
6. 欲濟無舟輯:想要渡湖,卻沒有船和槳。這里暗喻想要出仕卻無人引薦。
7. 端居:閑居,隱居。圣明:古代對皇帝的頌辭,這里指因皇帝圣明而出現(xiàn)的太平盛世。
8. "坐觀"二句:《淮南子?說林訓(xùn)》"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這兩句比喻自己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法實現(xiàn)愿望。
評論
1. 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
2. 老杜有《岳陽樓》詩,孟浩然亦有,浩然雖不及老杜,然"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亦自雄壯。(宋曾季貍《艇齋詩話》)
3. 皮日休《孟亭記》云:"明皇世,章句之風(fēng),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尤。介其間能不愧者,惟我鄉(xiāng)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令齬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dāng)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fēng)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謝脁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間也。"(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一)
4.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浩然壯語也;杜"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象過之。(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五)
5. 五言律起句最難,六朝人稱謝脁工于發(fā)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壓千古矣。唐人多以對偶起,雖森嚴(yán),而乏高古……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雖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為法,何必效晚唐哉?(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二)
6. 《后山詩話別記》云:"魯直謂……氣蒸云夢澤云云,不如光涵太虛室,波動岳陽樓。"此語大減?!暇湫蹨喬斐?,若"光涵太虛室",是何等語!必記者之誤,非黃論也。(清王士禛《居易錄》)
7. 為詩須有章法、句法、字法。章法有數(shù)首之章法,有一首之章法??偸瞧鸾Y(jié)血脈要通,否則痿痹不仁,且近攢湊也。句法老杜最妙。字法要煉,然不可如王覺斯之煉字,反覺俗氣可厭。如"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蒸"字、"撼"字,何等響,何等確,何等警拔也?。ㄇ逋跏慷G口授何世璂《燃燈記聞》七)
8. 前輩論詩,往往有作踐古人處?!种^"孟浩然似乎澹遠(yuǎn),無縹緲幽深思致。東坡謂浩然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才料。誠為知言。后人胸?zé)o才思,易于沖口而出,孟開其端也。"此是過信眉山之說,作踐襄陽語也,"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亦沖口而出者所能哉?(清薛雪《一瓢詩話》五十八)
9. 徐筠亭時作曰:"孟襄陽詩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杜少陵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氣魄已無可加,而孟則繼之曰欲濟無舟輯,端居恥圣明,杜則繼之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攝歸至小,兩公所作,不謀而合,可見文章有定法。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語以稱之,必?zé)o可稱而力蹶無完詩矣。(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十)
10. 孟襄陽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云"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锻泶骸吩?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同一起法,而前較高渾。(清余成教《石園詩話》卷一)
11. 《樂記》云:"凡音之起,從人心生也。"固當(dāng)以穆耳協(xié)心為音律之準(zhǔn)。"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不可恃為典要。"昔聞洞庭水","聞""庭"二字皆平,正爾振起。若"今上岳陽樓"易第三字為平聲,云"今上巴陵樓",則語蹇而戾于聽矣。"八月湖水平","月"、"水"皆仄,自可。若"涵虛混太清"易作"混虛涵太清",為泥磐土鼓而已。(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
--------------------------------------------------------------------------------------------------
/static/upload/image/20230205/
/wenxue/shici/200510/2286.html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黃鶴磯上,背靠蛇山,俯瞰長江。昔人:傳說中的仙人。其說有二:一說三國時蜀人費文褘跨鶴登仙,曾在黃鶴樓上憩息;一說仙人子安曾乘鶴經(jīng)過黃鶴樓。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yuǎn)古,又回到現(xiàn)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崔顥簡介: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以《黃鶴樓》詩,頗令李白折服。
--------------------------------------------------------------------------------------------------
/static/upload/image/20230205/
/class/00-2/ArticleShow.asp?ArticleID=89
長歌行(漢樂府)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246 文章錄入:admin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園里的葵花綠油油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陽光。
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
常常擔(dān)心寒秋季節(jié)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
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啊它會再向西流淌?
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采用賦、比、興、互文、反復(fù)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lián)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yīng)當(dāng)抓緊時間奮發(fā)努力的結(jié)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dá)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xì)膩,余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tǒng),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復(fù)吟誦。
--------------------------------------------------------------------------------------------------
/static/upload/image/20230205/
/year/doccenter/show.asp?id=1446
野望-王績
王績
東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③懷采薇。
【注釋】
①東皋:皋,水邊地。王績稱他在故鄉(xiāng)的躬耕、游息之地為東皋。薄暮,日將落之 時。
②徙倚:猶徘徊、枋徨。
③“長歌”句:薇,羊齒類草本植物,其嫩葉可食。或以為此句詩意,乃作者聯(lián)想 到《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采薇”的片段,長歌以抒苦悶?;蛞詾榇司湓娨?,即長歌《 采薇歌》,懷念伯夷、叔齊。從作者心態(tài)和全詩脈絡(luò)看,前解較切。
【評析】
??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lián)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首句給中間兩聯(lián)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lián)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蕭條、靜謐,觸發(fā)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lián)寫秋野動景,于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xiàn)“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yuǎn)而近的動態(tài),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陶潛《移居》),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lián):“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并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xí),卻發(fā)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jīng)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
/static/upload/image/20230205/
/gd/tangshisanbaishou2005-2-21/617132.htm
早寒江上有懷
連載:唐詩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dāng)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遙隔句:指鄉(xiāng)思遙隔云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3、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是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韻譯】: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fēng)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xiāng)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yuǎn)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鄉(xiāng)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yuǎn)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xiāng)思?xì)w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xì)w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yuǎn)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fù)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gòu)成了詩的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2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白醉后吟誦《將進(jìn)酒》
下一篇: 林稹《七絕·冷泉亭》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