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試釋《三國演義》之“一合酥”

    大道家園 2023-07-23 17:37:59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中

    ,記有這么一則楊修與曹操斗智的故事:

    又一日

    ,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
    。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
    。操問其故
    ,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
    ?”操雖喜笑
    ,而心惡之。

    對此“一合酥”

    ,大多數(shù)人馬上會(huì)聯(lián)想到今天所吃的酥餅
    、酥糖等食物。而翻檢《世說新語》
    ,《捷悟》篇內(nèi)卻有這樣一條與《三國演義》似是而非的記載:

    人餉魏武一杯酪

    ,魏武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
    ,眾莫能解
    。次至楊修,修便噉
    ,曰:“公教人噉一口也
    ,復(fù)何疑!”

    顯然

    ,《三國演義》之“一合酥”來自《世說新語》之“一杯酪”
    。眾所周知,羅貫中寫作《三國演義》時(shí)
    ,多有故事取材于《世說新語》
    ,只是出于種種需要,或有增減
    ,或有移接
    。而就看似“同一件事”的“一杯酪”與“一合酥”而言,羅貫中為何要作改動(dòng)
    ?欲釋此疑
    ,首先值得考校的問題便是曹操、楊修所食者究竟為何。

    先說“酪”

    。按《說文解字》:“酪
    ,乳漿也”,又見于《玉篇》:“酪
    ,漿也
    ,乳汁作”,即以“酪”為乳類流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妒勒f新語·言語》:

    張?zhí)戾a為涼州刺史,稱制西隅

    。既為苻堅(jiān)所禽
    ,用為侍中。后于壽陽俱敗
    ,至都
    ,為孝武所器,每入言論
    ,無不竟日
    。頗有嫉己者,于坐問張:“北方何物可貴
    ?”張?jiān)唬骸吧i└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鴟鸮革響,淳酪養(yǎng)性
    ,人無嫉心
    。”

    劉孝標(biāo)注引《西河舊事》曰:“河西牛羊肥

    ,酪過精好
    ,但寫酪置革上,都不解散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種“都不解散”的“淳酪”,應(yīng)是一種醇厚的乳制品
    ,或如今日的發(fā)酵乳類
    。又《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jī)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

    ,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
    ?”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漢末以降

    ,伴隨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南下,其飲食習(xí)俗也逐漸盛行于中原
    。而“酪”作為中原飲食中值得自豪的美味,由身在洛陽的太原王濟(jì)之得意神情
    ,也可見一斑

    再說“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静菥V目》引南朝梁陶弘景曰:“酥出外國
    ,亦從益州來。本牛
    、羊乳所作也
    。”《玉篇》則謂“酥
    ,酪也”
    ,二者實(shí)為一物。其實(shí)細(xì)究之
    ,“酥乃酪作
    ,其性與酪異”(《本草綱目》引唐蘇恭曰),以牛羊乳制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八帧笔侨绾斡伞袄摇弊龀傻模俊侗静菥V目》引元忽思慧《飲膳正要》:“用乳半杓
    ,鍋內(nèi)炒過
    ,入余乳熬數(shù)十沸,常以杓縱橫攪之
    ,乃傾出罐盛
    ,待冷,略取浮皮以為酥”
    ,又引明朱權(quán)《臞仙神隱》:“以乳入鍋煮二三沸
    ,傾入盆內(nèi)冷定,待面結(jié)皮
    ,取皮再煎
    ,油出去渣,入在鍋內(nèi)
    ,即成酥油
    。”《本草綱目》也特別解釋道:“酥乃酪之浮面所成
    ,今人多以白羊脂雜之
    ,不可不辨
    。”如此
    ,可知“酥”原是“酪”上的一層油脂浮皮
    ,其狀極似白羊脂,并非今日酥餅
    、酥糖一類的食物
    。換言之,在“酥”的諸多釋義中
    ,“松脆的食品”“松軟
    ,酥松”(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乃晚起之義。正如“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詩句
    ,既以“酥”擬春雨的細(xì)膩?zhàn)虧櫍瑒t“潤如酥”的“酥”
    ,自非蓬松酥脆之物

    進(jìn)而言之,“酥”字不見于東漢的《說文解字》

    ,卻見于南朝梁的《玉篇》
    ,而三國時(shí)代正處在《說文解字》之后、《玉篇》之前
    。219年(楊修死年)之前
    ,既有人“餉魏武一杯酪”,再根據(jù)東漢中葉到南朝梁末(《說文解字》《玉篇》成書時(shí)代)的時(shí)間差
    ,以及三國之“酥”僅為制“酪”之附屬
    ,即一層油脂浮皮的解釋,可以推斷
    ,世人對“酥”的認(rèn)識(shí)正起源于對“酪”的認(rèn)識(shí)
    。雖然不能斷定“酥”字直至元明時(shí)期仍無指代酥餅、酥糖類食物之義(如《西游記》第十二回中即有“時(shí)新果品砌朱盤
    ,奇樣糖酥堆彩案”一句)
    ,但若將語境還原至三國時(shí)代,此“一合酥”之“酥”
    ,確非后世乃至今日所理解的松脆食物
    。再者,按照學(xué)界以往對《三國演義》成書年代及其作者生卒年之研究來看
    ,此書成于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以前
    ,且羅貫中在元的時(shí)間又遠(yuǎn)多于在明,不會(huì)不知蒙元人嗜食奶酪之習(xí)
    ,兼有取材《世說新語》時(shí)所能見到的“一杯酪”
    ,羅貫中自應(yīng)了解“酥”與“酪”之關(guān)系
    ,即“酥”字有一義指代酪屬油脂。由此推論
    ,“酥”字蓬松酥脆的晚起之義
    ,最遲不晚于《三國演義》成書時(shí)就已出現(xiàn)。也就是說
    ,酥餅
    、酥糖隨著食品工藝的提升而出現(xiàn),并逐漸成為“酥”字新義
    ,否則羅貫中斷不會(huì)以酥油脂類作“一合酥”而引用。

    如此看來

    ,按照“酥”字的古義
    ,曹操、楊修實(shí)是不宜將白羊脂般的“一合酥”當(dāng)作點(diǎn)心直接食用
    。在《三國演義》中
    ,“一合酥”被楊修“取匙與眾分食”。匙者
    ,“匕也”(《說文解字》)
    ,湯匙、調(diào)羹等器
    。以匙所盛之物以液態(tài)流食為常
    ,而油脂一般不宜直接食用,故盛放“一杯酪”最為合適
    ,這也再次證實(shí)了《三國演義》在此處引用《世說新語》時(shí)的改動(dòng)
    。假使羅貫中筆下之“酥”就是酥餅、酥糖
    ,卻以湯匙盛之
    ,豈非怪誕?那么
    ,羅貫中何以要將“一杯酪”改作“一合酥”
    ?是否羅貫中在寫作時(shí)僅自然地使用了“酥”的晚起之義而未還原歷史語境?但羅貫中對“酥”的字義了解前已有述
    ,斷不會(huì)隨意下筆
    。那又是否系羅貫中在參考《世說新語》時(shí)的筆誤?可即便誤以“酪”作“酥”
    ,亦不至于不分“杯”與“合”
    。其實(shí),《世說新語》與《三國演義》記載此事的本意不同
    ,才是羅貫中進(jìn)行修改的原因所在

    《世說新語》之所以將“一杯酪”的故事載入《捷悟》

    ,恰如篇名,實(shí)為凸顯楊修的機(jī)智:眾人皆不能解曹操所題字謎
    ,唯楊修“捷悟”并敢于“噉一口”
    ,曹操也未因此而表現(xiàn)出《三國演義》中的那般“心惡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龂萘x》修改了“一杯酪”的故事
    ,以“酥一盒”代“一杯酪”,以“一合酥”代“合”
    。倘若羅貫中在引用時(shí)不做修改
    ,則只可體現(xiàn)楊修之智,無從體現(xiàn)曹操之忌
    。從故事情節(jié)來看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正是曹操因與劉備相持漢中而進(jìn)退不決時(shí)
    ,書中在此列出了包括“一合酥”在內(nèi)的六則故事
    ,正為闡明曹操忌恨楊修由來已久。從一開始的厭惡
    ,乃至有心殺之
    ,伴隨故事的發(fā)展而層層遞進(jìn),曹操對楊修之怨也不斷加深
    。直至漢中之戰(zhàn)
    ,以“雞肋”一事的發(fā)生作導(dǎo)火索,楊修之死遂成必然
    。而從字面差異看
    ,二書記載的不同,是對象“酥一盒”與“一杯酪”以及字謎“一合酥”與“合”的不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龂萘x》中,楊修按“一人一口酥”的拆字法解釋“一合酥”
    ,對應(yīng)到《世說新語》
    ,曹操所題“合”字則應(yīng)解作“人一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昂稀薄昂小蓖溉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果不作修改就引入,就成了塞北送酪一杯至
    ,若此時(shí)曹操題“合”字于杯蓋上
    ,考校之意就十分明顯了。而羅貫中修改后的“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
    ,置之案頭”
    ,不見得就有以謎示眾之意
    ,理解作曹操僅為標(biāo)識(shí)而題亦無不可,結(jié)果被楊修按“一人一口”解釋而與眾人享用
    ,并在被詰責(zé)時(shí)巧言辯駁
    ,同樣是為更添一分曹操對楊修的厭惡。

    推而言之

    ,在學(xué)術(shù)研究中有一非歷史主義的大忌
    ,即在并未還原歷史語境的情況下,以當(dāng)代之標(biāo)準(zhǔn)要求古代之人物
    ,而罔顧具體的歷史條件
    。無論作者還是讀者,思路難免不與現(xiàn)世當(dāng)代發(fā)生聯(lián)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龂萘x》《西游記》等書,其行文中皆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所處時(shí)代之社會(huì)風(fēng)貌
    ,讀者在理解時(shí)亦會(huì)不自覺地?fù)诫s自己的主觀意識(shí)
    。排除影視作品的干擾因素
    ,今人對“一合酥”的理解
    ,也不外乎今日較常用的——酥糖、酥餅——范疇
    。盡管筆者以為三國時(shí)代之“酥”并非《三國演義》之“酥”
    ,實(shí)乃酪也,但對于曹操
    、楊修斷不會(huì)直接使用油脂
    、不宜以“合”盛放油脂、不宜以匙盛食油脂等種種推斷
    ,又何嘗不是以今天的生活經(jīng)驗(yàn)來判斷理解古人的呢
    ?讀書治學(xué),豈能“想當(dāng)然”地“以為是”
    ?須知古今多少異義
    ,失之毫厘,不免謬以千里
    ,造成“學(xué)者何以考時(shí)俗之不同
    ,察古今之有異”(劉知幾《史通·敘事》)的結(jié)果。多存疑
    ,細(xì)考究
    ,抱一定了解之同情,方為是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用王繼學(xué)參議韻》鑒賞" rel="prev"> 許有壬《沁園春·,寄題詹事丞張希孟綽···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烏賊魚也有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