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路 翁同龢
登咸陽原
冷云頹日咸陽道
白閣如螺
,樊川似帶,閱盡興亡多少。倚風憑吊
我自工愁,綠箋悔寫舊時稿
天涯一樽醉倒
官柳依然
宦游倦了,吹綠鬢婆娑
羞對秦川
此詞作于咸豐八年(1858)
上片寫詞人行進在古道上,觸目所及的是西北莽原的蕭條景象:寒云凝滯
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
,由外而內(nèi),由“愁”生“怨”。憑吊畢歷史故跡,吟誦完前人題詠,身處“天涯”的詞人唯有以酒澆愁,原因就在“秋杪”(秋末)的渭城在詞人眼中已充滿了萬般怨情。渭城本是個送別詩中的傷心地,王維“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曾為多少浪跡天涯的文人傾吐出內(nèi)心的哀怨,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春季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秋冬之時給詞人帶來的心靈悸動了。詞人用翻進一層的手法道出了與共事好友曾祖蔭(曾為陜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別后、只身在陜而又心系帝京的真切感受。咸陽原大道上的柳樹還是老樣子,而我卻不以此為久“留”之地,詞人借助杜甫《秋興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句,傳導出眷懷帝京、尋求君臣相契勝境的迫切心情。詞用疑問句式,則表達了對梧無鳳棲、賢士遠君的深深憂慮。自顧宦游在外,身心已覺疲憊全詞情隨景出而顯其哀傷,景因情露而愈能動人
。詞人運用時空迭現(xiàn),虛實相間之法,使愁思怨情渾然交織于詞句中,成為一有機整體。如果說上下片各有所側(cè)重的話,那么上片重心落在家國之恨上,下片則以身世之感結(jié)穴。詞中用典,也力求切時切地。只是在遣詞造句的感情分量上,有稍過之嫌,表現(xiàn)出初登仕途的詞人政治心態(tài)尚不夠成熟。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上一篇:
《汾上驚秋》譯文與注釋
下一篇:
朱權(quán)《七律·送天師》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