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題解
《出塞》是樂府舊題,這首詩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王昌齡生活的盛唐時期,唐朝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所以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很多能體現(xiàn)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但時頻繁的邊塞戰(zhàn)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渴望和平的愿望。
句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長久延續(xù)萬里征夫不回還?!扒貢r明月漢時關”,采用互文修辭手法,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是說在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暗埂?,只要?!褒埑秋w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都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昂R”,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瓣幧健保诮駜让晒抛灾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評解
王昌齡的《出塞》詩有兩首,這首詩是第一首,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其詩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圣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28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尋隱者不遇》譯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