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七國之亂之深遠影響
七國之亂對于前漢政治之影響至為深廣
《鹽鐵論·晁錯》曰:“大夫曰:‘《春秋》之法
,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故臣罪莫重于弒君,子罪莫重于弒父。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游士,山東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間,講義集論,著書數(shù)十篇。然卒于背義不臣,使謀叛逆,誅及宗族。晁錯變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室,侵削諸侯,蕃臣不附,骨肉不親,吳、楚積怨,斬錯東市,以慰三軍之士而謝諸侯。斯亦誰殺之乎?’”(王利器《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13頁)武帝時期,朝廷誅滅淮南、衡山王之叛逆,實際上可以視為繼七國之后,削藩行動之延續(xù)。若分析這段話,前半段關(guān)于淮南、衡山王,對照《漢書·武帝紀》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詔曰:“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流貨賂,兩國接壤,怵于邪說,而造篡弒,此朕之不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全祖望《題漢書吳王濞傳后》云:“七國既敗
景帝乘勢進逼
而且朝廷舉措表里不一
《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云:“孝景三年
淮南王劉安召集門客編撰的《淮南子》
而造化弄人
,武帝身后,竟然由一年僅八歲的昭帝繼位,據(jù)說其人實非武帝之子,果真如此的話,文帝之一脈在西漢的歷史上也不過曇花一現(xiàn)耳!淮南王的詛咒竟然應驗了!但是文景武祖孫三代至少以削藩改變了高祖所奠定的政治格局,前漢政治出現(xiàn)外戚擅權(quán)的新特征。《漢書·楚元王傳》云:“向每召見
,數(shù)言公族者國之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方今同姓疏遠錢穆《國史大綱》也談及西漢封建之興衰
,他說:“吳、楚七國亂后,宗室地位日削【宗室只宜封建,不宜輔政,以其地近而勢逼。封建政制既不能復活,則宗室地位自難再興。】,功臣傳世漸久,亦不保其位【世臣與封建相扶翼,封建既不可復,世襲之制,亦不足持久。】,于是王室依仗乃惟有外戚【如景帝平吳、楚兼用周勃(功臣——應是周亞夫——筆者按)、竇嬰(外戚)。武帝初立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0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趙嘏江樓感舊》注釋-翻譯-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