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杜 甫
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
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
杜甫,卷二《絕句》已介紹。詩題《千家詩》原作《觀李固言司馬題山水圖》,費解。此據(jù)杜甫詩集原題改正。原詩共三首,此為第二首。清仇兆鰲將此詩編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是年杜甫由梓州攜家往閬州擬出蜀,三月嚴武復(fù)鎮(zhèn)蜀,相邀,杜甫遂攜家返成都。此詩似在成都作。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四題下注:“李固當是蜀人,其弟曾為司馬,能寫山水圖。公至固家,固掛其畫于壁,而請公題之也?!?/p>
首聯(lián)描寫畫中山水。起句寫仙山在蒼茫的大海中?!胺秸伞?,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薄皽嗊B水”,與海水相連,渾然一體。次句寫天臺山有彩云環(huán)繞映襯。“天臺”傳為人間仙境,如孫綽《天臺賦》說:“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p>
頷聯(lián)感嘆畫中仙境可望而不可及。三句中的“見畫”與四句中的“空聞”說明了這一點。三句寫能經(jīng)常見到畫中仙境,四句寫到老都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恨”字表達了深深的遺憾之情。
頸聯(lián)評述畫中景物。五句寫小舟,冠以“范蠡”兩字,《國語·越語下》稱:“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fù)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睆娬{(diào)“舟偏小”顯然指自己不能與范蠡乘舟同游。六句寫孤鶴,冠以“王喬”兩字。“王喬”即王子喬,詳見上首詩對“笙鶴”的解釋。強調(diào)“鶴不群”顯然指自己不能與王子喬乘鶴同游。
尾聯(lián)感嘆自己這輩子只能隨萬物而浮沉,無法脫離塵俗世界。“何處”即何計,也即用什么辦法,此處用反問的修辭手法以加強語氣,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脫離塵俗世界?!皦m氛”,塵俗世界。
此詩結(jié)構(gòu)很有特色,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四分析道:“此章概言山水人物。見山水恨不能親至其地,見人物又嘆不能離俗而去。上下兩段,各用一景一情,謂之虛實相間格?!弊髡呦袷且贿呅蕾p,一邊議論,真可謂別具一格,情趣盎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0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詩《李白·望天門山》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