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題解】
這首詞大約作于乾道七年(1171)至乾道八年(1172)間,時辛棄疾在臨安(今杭州)任司農(nóng)寺主簿。
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古代有元夕觀燈的習(xí)俗,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往來相會的良辰。歐陽修(一說為朱淑真)《生查子·元夕》一詞就講述了情人們在上元燈節(jié)約會的故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毙翖壖驳倪@首《青玉案》,同樣描繪了在元夕燈火中等尋情人的情景,是稼軒詞中為數(shù)很少的涉及愛情的作品之一。
句解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元夕之夜,燈火輝煌,仿佛東風(fēng)一夜間吹開了千樹萬樹的花朵,又像是吹落了滿天繁星,如雨一般灑向人間。
另有一種解釋認(rèn)為,這幾句描寫的不是燈火,而是焰火。據(jù)宋人《武林舊事》所載,元夕夜臨安城會“放焰火百余架”。“花樹”、“星雨”,正是形容焰火的奇異絢爛。花炮綻放,仿佛早春的東風(fēng)吹開了樹上的萬紫千紅;煙火升天,火星四射,又似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
寶馬雕車香滿路
節(jié)日里的大街,熱鬧非凡。華麗的車馬不時駛過,所遺香氣四處彌漫。“寶馬雕車”,指富貴人家出來觀燈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馬。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動人的樂聲不絕于耳。抬頭望望天空,圓月?lián)]灑銀輝,是那么明亮;低頭看看四周,人們提著魚龍彩燈,縱情歡樂?!傍P簫”,簫的美稱,此處泛指音樂。“玉壺”,喻月亮,言月之冰清玉潔?!棒~龍”,扎成魚、龍等形狀的各式彩燈。
銀月下,家家燈火,處處管弦,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詞人如此著力渲染節(jié)日的熱鬧歡快,正是要為下面人物的出場營造氛圍。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人群中的女子,霧鬢云鬟,戴著蛾兒、雪柳,盛裝麗飾。她們說說笑笑,一路留下幽香在空中飄散。“蛾兒”、“雪柳”,都是宋代婦女元宵時節(jié)所戴的頭飾?!把┝S金縷”,一種以金為飾的雪柳。
漂亮可愛的女子一個個從詞人眼前掠過。但詞人要找尋的,卻并不是她們。
眾里尋他千百度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詞人千百次地找尋那個她的身影,卻總是蹤影全無。滿懷憧憬的詞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忽然,不經(jīng)意間回過頭去,在那燈火昏暗的一角,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原來她安安靜靜、娉娉婷婷地站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還似有所待!“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讀到這里,我們才恍然徹悟:那上片中燈火、明月、笙笛、彩車交織成的元夕歡騰景象,那下片惹人眼花繚亂的一群群麗人,原來都只是為了這一個意中之人而設(shè)、而寫。倘無此人在,所有的一切又有何意義呢?
詞人為“眾里尋他千百度”花去了多少時光,消磨了多少癡情?終于得見意中人的他是滿足,是狂喜,是如釋重負還是帶著一點遺憾?我們只能去想象了。
評解
關(guān)于此詞的主旨,歷代評家有各種說法。一般認(rèn)為它與愛情有關(guān),或是單純的節(jié)令之作。但近人梁啟超說,此詞是詞人“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按照梁氏所解,詞人意中那位“燈火闌珊處”的女子,在羅綺如云的熱鬧之外孑然獨處,孤高幽獨,其實就是詞人自己這樣的正直高潔之士的寫照。王國維又將此詞引申為人生的一大境界,他言人生有三種境界:第一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便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且不論辛詞的本意究竟如何,詞中所寫的苦苦尋覓,卻一無所得,絕望之時,卻又于無意間得來,人生中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并不乏見,卻只有辛棄疾用詩的語言,形象而準(zhǔn)確地表達了出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3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