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錦紅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這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在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聲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若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
席慕蓉是臺灣著名的女詩人、畫家和散文家。她把自己的愛和生命溶入繪畫事業(yè);但是席慕蓉萬萬沒有想到,她為之傾注了半生心血的繪畫,并沒有在臺灣形成一股強勁之風。而她并不經意,只作為消遣愉悅的詩歌和散文卻以雷霆之勢震撼了整個臺灣。
《一棵開花的樹》,情如泉涌般地在詩的暗渠中流動,在詩畫組合的迷蒙之境中,一片熾愛之情沸然而出。“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這是愛的祈求。一旦借助于神佛,顯得那樣的空靈邈遠。實質上這卻告訴了人們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害著相思病的少女,為了看到意中人,在他必經的路旁化成了一棵樹……詩人用娟秀的具象化的詩句,抒發(fā)了內心的全部感興與情思,讓人看到了那美麗癡情的少女形象。人們仿佛看到了一位窈窕的女子,擎著一顆期盼的心,渴求著愛的沐浴。作者寫輕云飄霧般的相思,委婉曲折,使讀者感到沁人心脾,心旌搖蕩,達到了一般詩歌所達不到的藝術效果。
詩人又是怎樣去描摹刻畫相思的呢?“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由于少女把自己的愛的汁液全部灌注其中,更需要撫慰與愛的回贈。而這位美麗的少女得到了些什么呢?“而若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這位苦苦相思的少女為了愛情,愿意奉獻出一切——青春,美貌與無盡的愛,愿化成那美麗的樹,用顫抖的枝葉向戀人大膽地呼喚,希冀著愛的回音。這里詩人一反以往愛情描寫上的細膩與紆回,代之以熾烈與直爽,但又不乏深沉,在描寫相思少女的愛情詩中獨樹一幟。詩中有跳躍的意象:枝葉茂盛的大樹、飄零一地的花瓣,凋零的心……這一切交織成詩人感情的網絡,詩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筆觸,描述的卻是熾烈之情,這正是她來自浩瀚的蒙古高原的家世。與后來生活環(huán)境相結合的產物,這正是席慕蓉詩歌的獨特之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5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