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南宋江西詞作·格律派詞人姜夔、張輯·姜夔
姜夔(1155~1221)
,字堯章,別號拈花惹草白石道人
,世稱姜白石
。童年失去父母
,在漢陽的姐姐家度過了青少年時期
。他愛好音樂文學和書法。成年后屢試不第
,奔走四方,過著幕僚清客的生活
。
其詳細經(jīng)歷,夏承燾編有《輯傳》
,其云:
姜夔字堯章
,鄱陽人(《本集》)……夔孩幼隨宦
,往來沔
、鄂幾二十年(《本集》)
。淳熙間客湖南
,識閩清蕭德藻
,德藻工詩
,與楊萬里、范成大
、陸游、尤袤齊名(楊萬里《誠齋集》《烏程縣志》)
。既遇夔
,自謂四十年作詩,始得此友(周密《齊東野語》載白石自述)
。以其兄之子妻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張镃《南湖集》)
,攜之同寓湖州
。永嘉潘檉字之曰“白石道人”
,以所居鄰苕溪之白石洞天也(《本集》)
。
夔少以詞名
,能自制曲
,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xié)以律(《本集》)
。嘗以楊萬里介,謁范成大于蘇州(《誠齋集》)
。成大以為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齊東野語·白石自述》)……萬里嘗稱其文無不工
,甚似陸龜蒙
。夔來往蘇杭間
,亦頗以龜蒙自擬(《本集》)
。并時名流若樓鑰、葉適
、京鏜、謝深甫
,皆折節(jié)與交;朱熹愛其深于禮樂
,辛棄疾深服其長短句(參見《齊東野語·白石自述》)
。
時南渡已六十載
,樂典久墜
,士夫多欲講古制以補遺軼
。夔于寧宗慶元三年進大樂議及琴瑟考古圖于朝,論當時樂器
、樂曲、詩歌之失(《宋史·樂志》)……五年,又上圣宋鐃歌十二章(《本集》)
。詔免解與試禮部,不第(《書錄解題》)
,以布衣終
。
夔氣貌若不勝衣
,家無立錐
,而一飯未嘗無食客
。圖書翰墨之藏
,汗牛充棟(陳郁《藏一話腴》)……今存有旁譜之詞十七首……亦精賞鑒,工翰墨
,辨別法帖,察入苗發(fā)(朱彝尊《曝書亭集》)……
張俊之孫曾有名鑒字平甫者居杭州
,夔中歲以后,依之十年(《齊東野語·白石自述》)
。鑒卒
,旅食浙東
、嘉興
、金陵間(《本集》
、吳潛《履齋詩余》
、蘇泂《泠然齋集》)。卒于西湖(《履齋詩余》)
,年約六十余。貧不能殯
,吳潛諸人助之葬于錢唐門外西馬塍(《履齋詩余》《硯北雜志》)。[1]
姜夔以詞著稱
,存詞據(jù)夏承燾所輯《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酚?0余首
,在創(chuàng)作成就上
,是南宋末期騷雅詞派中最高的作家
,在整個詞史上也堪稱卓然大家
。前人評價頗高:
世人言詞
,必稱北宋
,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
,至宋季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為杰出
,惜乎《白石樂府》五卷吟僅存二十余曲也。[2]
嘗以詞譬之畫
,畫家以南宗勝北宗,稼軒
、后村諸人
,詞之北宗也;清真
、白石諸人
,詞之南宗也。[3]
詞家之有姜石帚
,猶詩家之有杜少陵,繼往開來
,文中關(guān)鍵
。[4]
白石為南渡一人
,千秋論定,無俟揚榷
。[5]
白石長調(diào)之妙,冠絕南宋
,短章亦有不可及者
。[6]
姜堯章,杜少陵也
。[7]
姜夔詞依它的內(nèi)容來分
,有感時、抒懷
、詠物
、戀情
、寫景、記游
、節(jié)序
、交游、酬贈等
,我們略加敘說
。
感慨時事、抒寫身世之感的詞作如:
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
,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
、重到須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豆蔻詞工
,青樓夢好
,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
、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
疊鼓夜寒,垂燈春淺
,匆匆時事如許
。倦游歡意少,俯仰悲今古
。江淹又吟《恨賦》
。記當時
、送君南浦
。萬里乾坤,百年身世
,唯有此情苦。揚州柳垂官路
,有輕盈換馬,端正窺戶
。酒醒明月下
,夢逐潮聲去
。文章信美知何用
,漫贏得、天涯羈旅
。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
。(《玲瓏四犯》)
前首以興廢、繁華衰落的對比
,表現(xiàn)金人屢屢南侵和宋民積壓的悲憤;后首表現(xiàn)作者懷才不遇
、壯志難酬的感慨和身世飄零
、居無定所
、孤獨凄冷的心境。
山水記游、節(jié)序詠懷的詞作如:
燕雁無心
,太湖西畔隨云去
。數(shù)峰清苦
,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
,擬共天隨住
。今何許
。憑欄懷古
,殘柳參差舞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
。籠鞋淺出鴉頭襪
,知是凌波縹緲身。紅乍笑
,綠長顰
。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
,化作西樓一縷云。(《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前首寫詞人途經(jīng)吳松
,想起晚唐詩人陸龜蒙不赴朝廷征召、隱居松江之事
,寄寓自我的身世之慨
。后首寫在秋天的吳興苕溪渡口
,遇見一位風絮般飄落的京洛風流絕代佳人
,表達了作者的憐愛珍惜之情
。
交游酬贈的詞作如:
松江煙浦
。是千古三高,游衍佳處
。須信石湖仙,似鴟夷
、翩然引去。浮云安在
,我自愛
、綠香紅舞。容與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词篱g、幾度今古
。盧溝舊曾駐馬
,為黃花
、閑吟秀句。見說胡兒
,也學綸巾欹雨
。玉友金蕉
,玉人金縷
。緩移箏柱。聞好語
。明年定在槐府。(《石湖仙·壽石湖居士》)
與鷗為客
,綠野留吟屐。兩行柳陰垂
,是當日
、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
,煙外帶愁橫,荷苒苒
,展涼云,橫臥虹千尺
。才因老盡
,秀句君休覓
。萬綠正迷人
,更愁入
、山陽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闌知
,吟未了,放船回
,月下空相憶
。(《驀山溪·題錢氏溪月》)
姜夔戀情詞較多
,有十八九首
,據(jù)學者考證,姜夔曾幾度游合肥
,并與一琵琶妓相愛,這竟成為一生堪堪回憶的往事
,曾作多首詞詠寫情事。如:
肥水東流無盡期
。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
,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
。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
,兩處沉吟各自知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這是一首記夢詞
。上片首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
,這是因至愛而至痛產(chǎn)生的“悔恨”
,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
,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不成悲,卻又言愁白了鬢發(fā)
,可見所謂“不成悲”,是指久別相思
,由激情外露轉(zhuǎn)向深沉內(nèi)斂
,由多愁善感變?yōu)殡[忍節(jié)制
,外表是“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
,實質(zhì)上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
。結(jié)尾兩句想象在元宵放燈之夜
,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
。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感人至深。
姜夔詞最多的是詠物之作
,有二三十首之多
,其中詠寫梅花的就有十七首
,是他作品中分量最多的一類
。后來高觀國、史達祖
、周密諸人,均愛好姜詞
,亦各以詠物擅場
。姜夔詠梅詞的代表作為《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
,予載雪詣石湖
。止既月
,授簡索句
,且征新聲。作此兩曲
,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隸習之,音節(jié)諧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
,算幾番照我
,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
、春風詞筆
。但怪得
、竹外疏花
,香冷人瑤席
。江國
,正寂寂。嘆寄與路遙
,夜雪初積。翠尊易泣
。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
,千樹壓
、西湖寒碧。又片片
、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
苔枝綴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
,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
、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
、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
,那人正睡里
,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
,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
,又卻怨
、玉龍哀曲
。等恁時
,重覓幽香
,已入小窗橫幅
。(《疏影》)
兩首堪為詠梅名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栋迪恪氛珙}面,側(cè)重寫梅的幽香冷艷
,寄寓懷人之情
,所懷者也許是作者戀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妒栌啊穫?cè)重寫梅花的稀疏
,感傷其凋零,寄寓時事及身世之感
。兩詞詠寫物態(tài)時
,擅從空際中攝取其神理,點染其情韻
,并將自己的感受融合進去;抒發(fā)情感時,作者又力避直露而求其蘊藉沖淡
,因而詞的意境顯得較為朦朧幽靜,筆調(diào)空靈
。張炎在《詞源》中贊曰:“前無古人
,后無來者
。自立新意
,真為絕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盵8]
姜夔詞素以“騷雅”“清空”著稱,前者可見于張炎《詞源》
、陸輔之《詞旨》、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等的論定
,其內(nèi)涵指詞的意境高妙
,韻味雋永
,語言典雅
。這種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意境的塑造上。后者是一種既不同于北宋末年以來的綿麗軟媚
,又不同于辛派末流的粗獷叫囂的風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扒蹇铡迸c蘇軾的清曠不同
,特別指姜夔注重“以詩法入詞”
,善于以注重錘煉
、講究瘦硬峭拔的江西詩風入詞,因而其清空之中又帶有剛勁之風
,所以又稱“清剛”或“清勁”。諸評家論曰:
詞要清空
,不要質(zhì)實
。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昧
。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
,去留無跡
,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
,眩人眼目,碎拆下來
,不成片段。此清空質(zhì)實之說……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
,不惟清空,又且騷雅
,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9]
姜白石清勁知音,亦未免有生硬處
。[10]
填詞最雅,無過石帚
。[11]
姜張諸子,一洗華靡
,獨標清綺
,如瘦石孤花
,清笙幽磐
,入其境者疑有仙靈,聞其聲者人人自遠
。[12]
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
,擬諸形容
,在樂則琴
,在花則梅也
。[13]
白石詞以清虛為體,而時有陰冷處
,格調(diào)最高
。[14]
石帚所作,超脫蹊徑
,天籟人力,兩臻絕頂
,筆之所至,神韻俱到
。[15]
姜夔詞“騷雅”“清空”風格的形成
,主要得力于其獨特的藝術(shù)手段。
首先
,善于取神遺貌。姜夔詞不論是寫景
,還是詠物,都不過多描摹物態(tài)
,而是攝取其神理
,極力點染其情韻
,并將自己的感受融合進去,從而達到詞的清空騷雅的意境風格
。如上所舉的兩首詠梅之作
。
其次
,善于使用“中和”手法
,將各種題材聚攏于統(tǒng)一風格中去
。姜夔寫詞
,從不讓七情六欲無節(jié)制地發(fā)展,往往寫濃愁時用清筆
,寫柔情時用健筆,以便將各種感情
、各種題材的表達都“中和”到清空或清剛
、清勁的風格中
,從而達到一種超逸空靈的境界
。上引《揚州慢》可為清筆寫濃愁之例
。健筆寫柔情的如《長亭怨慢》:
漸吹盡
、枝頭香絮
,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
、向何許。閱人多矣
,誰得似長亭樹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
、青青如此。日暮
,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shù)
。韋郎去也
,怎忘得玉環(huán)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
、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
,難剪離愁千縷
。
此詞為告別合肥情侶而寫,本是一段柔情艷事
,姜夔寫來卻絕去秾艷雕飾,以清剛峭拔之筆
,作敲金戛玉之聲
,渾灝流轉(zhuǎn)
,依然深曲動人
。
第三,以詩為詞
。姜夔善用詩人筆法
,又常以江西詩法來鍛煉語言,使詞的語言愈加“騷雅”
。
詞中詩語如:
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踏莎行》)
燕雁無心
,太湖西畔隨云去
。數(shù)峰清苦
,商略黃昏雨。(《點絳唇》)
有玉梅幾樹
,背立怨東風。(《玉梅令》)
西窗又吹暗雨
,為誰頻斷續(xù)
,相和砧杵
。(《齊天樂》)
長記曾攜手處
,千樹壓西湖寒碧
。(《暗香》)
虛閣籠寒
,小簾通月。(《法曲獻仙音》)
池面冰膠
,墻腰雪老。(《一萼紅》)
后兩例不僅為詩中之語
,還屬于詩中之工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姡缱髟~同作詩一樣
,極重語言的鍛煉化工
。與其清空的意境相合
,他又特別注重用“冷”字
,以“冷”來寫通感。如:
淮南浩月冷千山
,冥冥歸去無人管
。(《踏莎行》)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念奴嬌》)
十畝梅花作雪花,冷香下攜手多時
。(《鶯聲繞紅樓》)
冷紅葉葉下塘秋
。(《憶王孫》)
冷云迷浦
,倩誰喚玉妃起舞
。(《清波引》)
東風冷
,香遠茜裙歸
。(《小重山令》)
月上汀洲冷。(《湘月》)
重見冷楓紅舞
。(《法曲獻仙音》)
月冷龍沙
,塵清虎落
。(《翠樓吟》)
“冷”字成了姜夔詞最大的語言特色
,從而形成一種“幽韻冷香”式的新詞品
。
第四
,善于以情化景。姜夔有著豐富的審美經(jīng)驗
,能夠在感受、記憶
、思考
、想象等心理活動的基礎(chǔ)上進行聯(lián)想
,使情與景交融在一起
,尤其善于在結(jié)尾處將情化景,使意境更加清空
。如:
問后約、空指薔薇
,算如此溪山
,甚時重至。(《解連環(huán)》)
想文君望久
,倚竹愁生步羅襪
。歸來后,翠尊雙飲
,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八歸》)
西山外
,曉來還卷
,一簾秋霽
。(《翠樓吟》)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
。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點絳唇》)
燕雁無心
,太湖西畔隨云去
。數(shù)峰清苦
,商略黃昏雨
。(《點絳唇》)
對于姜夔此種手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曰:
白石長調(diào)之妙,冠絕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
。如《點絳唇》一闋,通首只寫眼前景物
,至結(jié)處云:“今何許
,憑欄懷古
,殘柳參差舞
。”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
,“憑欄懷古”以下
,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
,都在虛處
,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
,洵推絕調(diào)。[16]
姜夔詞創(chuàng)造性地將婉約與豪放兩種詞風融合在一起
,以其清剛雅正
、沖澹秀潔的風格
,一洗流行一時的纖艷靡麗風氣
,為雅詞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典范,在詞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較之于辛棄疾詞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來看
,不僅直接影響了史達祖
、吳文英
、張炎等人
,還下開了清代朱彝尊等浙派詞人的先驅(qū)。對此
,前人有不少評述:
近時作詞者,只記周美成
、姜堯章等……或曰:美成
、堯章以其曉音律
,自能撰詞調(diào)
,故人盛服之。[17]
詞莫善于姜夔
,宗之者張輯、盧祖皋
、史達祖
、吳文英
、蔣捷
、王沂孫、張炎
、周密
、陳允平、張翥
、楊基,皆具夔之一體
。[18]
鄱陽姜夔出
,句琢字煉
,歸于醇雅
,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
。張輯
、吳文英師之于前
,趙以夫
、蔣捷、周密
、陳允衡、王沂孫
、張炎
、張翥效之于后,譬之于樂
,舞箭至于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19]
今人夏承燾先生在《論姜白石詞風》中也說:“白石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外
,另樹‘清剛’一幟
,以江西詩瘦硬之筆救周邦彥派的軟媚
,又以晚唐詩的綿邈風神救蘇辛派粗獷的流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终f:“白石于柳
、周和蘇辛兩派之外,在當時實另成為一個派系
,這并不是故為強調(diào)的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盵20]
注釋

[1]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第1頁
。[2]朱彝尊:《曝書亭集》,見《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罚?36頁
。[3]厲鶚:《張今涪紅螺詞序》
,見《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第137頁。[4]宋翔鳳:《樂府余論》
,見《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第144頁
。[5]馮煦:《蒿庵論詞》,見《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罚?47頁
。[6]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見《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第149頁。[7]張祥齡:《詞論》
,見《姜白石詞編年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罚?55頁
。[8]張璋
、職承讓等編纂:《歷代詞話》,大象出版社
,2002年版,第198頁
。[9]張炎:《詞源》
,見張璋
、職承讓等編纂《歷代詞話》
,第192頁。[10]沈義父:《樂府指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