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韋莊《女冠子·昨夜夜半》原文賞析(五代)韋莊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這首詞與上一首可視為姐妹篇。上一首中寫到了離別之后“空有夢相隨”,這一首中就具體描寫夢境。一般來說,夢境總是迷離恍惚的,可是詩人此夢卻是“分明”的。一般來說,夢總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可是詩人卻在夢中與意中人“語多時”??梢娺@不是一個平常的夢,這是一對情人心中珍藏的溫馨舊事的重現(xiàn),也是兩顆相思之心在幻覺中的碰撞。一句話,正是由于思念得深切、持久,才會產(chǎn)生一個“分明”且能“語多時”的夢。詩人與情人切切私語,又細(xì)觀她的容貌:依舊是桃花般鮮艷的臉,柳葉般細(xì)長的眉。而且雙眉仍舊“頻低”,這正是情人平時慣有的恣態(tài)。這兩句緊扣前句中“分明”二字,且從側(cè)面烘托了愛情之深。如果不是朝思暮想,刻骨銘心,又怎能在夢中看清情人的一顰一笑?
下片接著寫歡會情態(tài)?!鞍胄哌€半喜”一句看似平淡,實則雋永。如果只說“羞”,未免太拘束。如果只說“喜”,又似乎太率直。只有“半羞半喜”,才顯出繾綣旖旎風(fēng)光。況且這個女子本是溫柔嬌羞的人兒,與情人久別重逢,又喜又羞正是情理中事。可是歡娛恨短,又到了分手時刻。她欲行又止,依依不舍。正在難解難分之際,詩人忽然醒來,方知這是南柯一夢!
詩詞中寫夢境的作品很多,但象這樣描寫從相思,歡會直至分手的完整過程的夢境的似不多見。有人批評此詞開始說“枕上分明夢見”,結(jié)尾又說“覺來知是夢”似乎太平直,缺少曲折醞藉之致。其實,由于此詞中間一段對夢境的描寫太具體、太分明,所以詩人要反復(fù)說明這是一個夢。此詞的意脈可分三段:先交代這是夢,再把夢境描寫得與真實經(jīng)歷一樣的“分明”,最后再強調(diào)這確是一個夢。明白如話的字句卻包蘊著一波三折的情致,就是此詞的成功之處。
韋莊《女冠子》唐詩賞析 韋莊《女冠子》原文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作者小傳】:
韋莊(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乾進(jìn)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有《浣花集》。
韋莊傳(錄自《十國春秋》)
韋莊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見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莊疏曠不拘小節(jié),幼能詩,以艷語見長。應(yīng)舉時,遇黃巢犯闕,著《秦婦吟》云:‘內(nèi)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人稱為‘秦婦吟秀才’乾寧元年,登進(jìn)士第。為判官,晉軼秩左補闕。高祖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昭宗命莊與李洵宣諭兩川,遂留蜀。同馮涓并掌書記,文不加點,而語多稱情。時有縣令擾民者,莊為高祖草牒曰:‘正當(dāng)?shù)?鹱,內(nèi)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內(nèi)加祭);勿使瘡痍之后,復(fù)作瘡痍’一時以為口實。尋擢起居舍人。天復(fù)間,高祖遣莊入貢,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談言微中,頗得全忠心。隨使押牙王殷報聘。昭宗既遇弒,全忠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諭蜀土,興元節(jié)度使王宗綰馳驛上白。高祖頗內(nèi)懷興復(fù);莊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乃為高祖答宗綰書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詔之中,淚痕猶在;犬馬尚能報主,而況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東還,連貢二十表,而絕無一使之報,天地阻隔,叫呼何及?聞上至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弒逆。自聞此詔,五內(nèi)糜潰,方枕戈待旦,思為祖上報仇,今使來,不知以何宣告?!伊钭诰U以此意諭之。卿乃惶懼而返。明年高祖立行臺于蜀,承制封拜,以莊為宣撫副使。未幾,梁篡唐改元,莊與諸將佐詣高祖勸進(jìn)曰:‘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也。’于是帥吏民哭三日擁高祖即皇帝位。進(jìn)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頃之,梁復(fù)通好高祖,推高祖為兄,莊得書笑曰:‘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其機敏多此類。累官至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陽。是歲,莊日誦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之詩,吟諷不輟,人以為詩讖也。謚為文靖。有集二十卷,《箋表》一卷,《蜀程記》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莊弟藹所編,以所居即杜氏草堂舊址,故名。莊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宮人為詞,強奪去,莊作‘謁金門’辭憶之。姬聞之不食而死。莊又常取唐人麗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謝玄暉文集盈編,止誦澄江之句;曹子建詩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兩歧奚少;繁玄九變,大獲殊稀。入花林而珠樹非多,閱眾籟而紫簫惟一。所以擷芳林下,拾翠巖邊,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寶;載雕載琢,方成瑚璉之珍。故知頷下采珠,難求十槲;管中窺豹,但取一斑。思食馬留肝,徒云染指;豈烹魚去乙,或至傷鱗。自漸乎鼴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獨美。然則,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鵝,強識淄□(蠅,去蟲加爿)之水。左太沖十年三賦,未必?zé)o瑕;劉穆之一日百函,焉能盡麗?班,張,屈,宋,亦有蕪辭;沈,謝,應(yīng),劉,猶多累句。雖遺研可惜,而備載斯難。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風(fēng)月煙花,各是其□(木慮,去心加且),梨,柚,橘。魚兔雖存,筌蹄是棄。金盤飲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僅存醍醐之味?!f文詞甚多,不具錄。
【賞析】:
這首《女冠子》,記述了一對戀人離別之后在夢中相見的情景。他倆把臂欷歔,說不盡的離愁別苦?!罢Z多時,依舊桃花面”,特別是“頻低柳葉眉”,“欲去又依依”的.神態(tài)音容,宛在眼前。然而,夜長夢短,夢醒之后,更令人不勝傷悲。此詞不似多數(shù)花間詞之濃艷,而是在清淡中意味深遠(yuǎn),耐得咀嚼。所謂“意婉詞直”,“似直而纖”,別具風(fēng)味。
《歷代詞人考略》稱贊韋莊詞:“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杜谧印氛f明了這一特色。《介存齋論詞雜著》:端己詞清艷絕倫。他的《女冠子》足以說明。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通篇記夢境,一氣趕下。夢中言語,情態(tài)皆真切生動。著末一句翻騰,將夢境點明,凝重而沉痛。韋詞結(jié)句多暢發(fā)盡致,與溫詞之多含蓄者不同。
《女冠子》(韋莊)全文翻譯注釋賞析女冠子
韋莊
系列:關(guān)于愛情的經(jīng)典古詩詞大全
女冠子
四月十七日,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翻譯
昨天深夜里,我清楚的記得自己夢見了你。和你說了許久的話,發(fā)現(xiàn)你依舊還是那么美麗,頻頻低垂的眼瞼,彎彎的柳葉眉。
害羞又歡喜的樣子,想走卻又依依不舍。等到一覺醒來才驚覺只是夢一場,不禁悲從中來。
賞析
四月十七,看似質(zhì)率,漫不經(jīng)意,但卻是心底深處爆發(fā)出來的真情,是這位少女魂牽夢縈的難忘時刻。所以說得這么鄭重。"忍淚佯低面"二句,回憶別時的情態(tài)。"佯"字"半"字,把少女的嬌怯心情、天真意態(tài),維妙維肖地刻畫了出來。
下片緊承上文的"忍淚"、"含羞",言"淚"雖勉強忍住了,而"魂"卻早已斷了,人雖難相隨,而夢卻永遠(yuǎn)伴隨你了。由表面的情態(tài)轉(zhuǎn)到內(nèi)心的活動,感情更加細(xì)膩,心曲更加委婉。這種真情癡心,除了天邊那輪皓月,誰能夠理解呢?因此,她要引月為平生知已了。
上片憶與郎君相別.」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連用記載日期的二句,在整個詞史上少見.似乎是脫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驚呼.「正是」二字用得傳神,表現(xiàn)出記憶之深,讓人如聞其聲。究竟是什么讓這個少女如此的癡迷呢?」別君時」非常直接地點明原因.原來是與郎君分別了.癡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時間的飛逝,忘了四季的輪回,忘了身在何處.好像是在一覺醒來,忽然發(fā)現(xiàn),別離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別離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蘊涵了無數(shù)煎熬,無數(shù)牽掛.」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佯」是掩飾,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摯.害怕郎君發(fā)現(xiàn)臉上的淚水,而牽掛,擔(dān)心,而假裝低頭,」含羞」是別時有千言萬語卻有無從說起,欲說還休,難于啟齒.這兩句通過白描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送別時女子玲瓏剔透的面部表情,細(xì)膩真實的心理活動.
下片抒別后眷念.」不知魂已斷」,是過片?!富陻唷讣础够赇N「,江淹別賦云:」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緊扣上片「別君時」,承上;只好「空有夢相隨」,啟下.過渡自然,不留痕跡.「不知」故作糊涂,實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當(dāng)時,是如今,還是這一年?卻又不知.事實上,三者已融于一起,無從分別,也無需分別.君去人不隨,也不能隨,只好夢相隨.」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這里的夢是凄苦的,是在無法選擇的前提下,不得不選擇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見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之無奈.』除卻天邊月,無人知.」「天邊月」與首句「四月十七」在時間上相應(yīng)?!笩o人知「即是不知,重復(fù)上文,加強凄苦?;赇N夢斷都無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對月傾訴了,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沒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僅知,還理解,更會把這一切記住,作為見證.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間的唯一知己,這是多么無奈的選擇啊,更見其孤獨,寂寞。況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虛烏有。寄托相思,相思卻更濃,排遣相思,相思卻更深。真是欲哭無淚,欲罷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為相思煎熬,楚楚動人,愈發(fā)憔悴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為之流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文觀止·司馬錯論伐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