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南鄉(xiāng)子
柳溝曉發(fā)
燈影伴鳴梭,織女依然怨隔河。曙色遠連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憶翠蛾。
凄切客中過,料抵秋閨一半多。一世疏狂應為著,橫波。作個鴛鴦消得么。
詞譯
又一次,你離開了她。你離開了她,成為天涯孤旅,成為人間惆悵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那是天河里,牛郎織女的美好傳說。而你們,你們的別離滋味,濃于酒,使人瘦。但你總是這樣安慰自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惜,沒有朝,更沒有暮。一相逢,離別無數(shù)。因此,你厭倦了。
侍衛(wèi)的無聊,鞍馬的漂泊,輾轉(zhuǎn)的人生,你都厭倦了。你只希望一世疏狂,作個鴛鴦,醉生夢死又何妨……
評析
此篇是詞人為妻子而作,描繪的是柳溝清晨曉發(fā)時的情景,抒發(fā)了與愛人被迫分離的痛苦和幽怨。清晨于柳溝曉發(fā),詞人卻出之于想象之筆,從家中的妻子寫起:“燈影伴鳴梭”,天色未明,依然是燈影憧憧,搖曳著她嬌弱的身影,伴著她在靜寂的寒夜里拿著梭子,織著布。當然這只是虛景,只是詞人的臆想,一旦從美好的想象世界里抽身而出,詞人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在溫馨的家里,而是在客地清晨的柳溝,早已與妻子分別。
“織女依然怨隔河”,這句用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表明詞人已同蕭娘分袂。古代民間把織女星與牛郎星被阻隔在銀河兩岸的傳說衍生成故事,謂牛郎、織女遙遙相望卻不能廝守,唯有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后人以此作為夫妻或戀人分離,難以相見的典故。此處,詞人是說早晨準備出發(fā)時天未透亮,銀河清淺,天際的織女星仍隱隱亮著,仰首瞭望青灰色的天空,銀河的對岸,今夜卻不見牽牛星在。
“曙色遠連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憶翠蛾?!苯酉氯鋵懬宄繒园l(fā),行軍路中對妻子的記想。晨光初露,綿綿曙色掩映之中,青翠山色,若隱若現(xiàn)。那青色螺形的山形,真是像極她的螺髻。漸行漸遠,再回首時,看到微茫中的遠山,遂再一次地由那翠蛾似的山形想到了閨中的她。這上闋,雖然寫的是清晨柳溝曉發(fā)的情景,但是或展開想象(鳴梭),或借用傳說(織女),或使用比喻(青螺),或直接回憶(憶翠蛾),句句圍繞閨中人寫相思,寫眷戀,寫憶想,無限多情。
下闋則言情抒慨,表達與所戀之人被迫分離的隱恨和幽怨?!捌嗲锌椭羞^,料抵秋閨一半多”,因為長久寄身客地,行在他鄉(xiāng),扈從別處,所以感覺在客中度過的凄切日子,比在閨中陪伴愛人日子的一半還要多。“料抵秋閨一半多”,“料抵”說明此是假想之語,所以用到“秋閨”,不一定是實指,卻形象地說明了自己在外奔波時間之長。
“一世疏狂應為著,橫波。作個鴛鴦消得么?!边@三句寫出了渴望消閑的痛苦心情?!笆杩瘛奔捶攀幉涣b,容若作此語,是效仿魏晉時的竹林七賢。他曾在寄張見陽的信中牢騷道:“弟比來從事鞍馬間,益覺疲頓;發(fā)已種種,而執(zhí)殳如昔;從前壯志,都已隳盡。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飲醇酒近婦人也?!贝颂帯拔汗又嫶季平鼖D人”說的就是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的一樁軼事:阮公鄰家,住的是一美貌少婦,在酒肆賣酒。阮籍時常去那飲酒,酒醉,便睡在少婦的近旁。一開始,其夫頗為懷疑阮籍心懷不軌,觀察幾日后,發(fā)現(xiàn)阮公終無他意。容若說自己“甚慕魏公子之飲醇酒近婦人也”,其實就是本詞中的“一世疏狂應為著”:他曾有過“逸四?!敝懊椭尽保魏蚊篮们啻航韵ビ诎榜R之間,越發(fā)感覺疲頓勞苦,心生倦?yún)捴?,而從前壯志,都已銷盡,遂只愿像魏公子阮籍一樣任誕放達,不拘于人間禮法。而那在別人眼中可以贏得皇帝器重的金貴差事,在他看來,也終抵不過所愛女子的一雙橫波目,他只愿“作個鴛鴦”,管他“消得”不“消得”。
“一世疏狂應為著”,“一世疏狂”四字展露容若心曲,然而他始終也沒疏狂起來,只是高貴的御座下那孤獨的影子,只是一只被囚禁在金籠里的婉轉(zhuǎn)高歌的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4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詩的議論
下一篇: 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