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詞與趙詞是各不相同的,“艷”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
。
如何賞析一首詩1. 語言分析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xué)鑒賞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zhǔn)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
,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
、評價和鑒賞
。語言分析一般側(cè)重從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
。
遣詞造句
,一般要涉及到詞義
、典故、以及用詞
、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疾橹攸c是那些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
、突出形象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的詞語和句子
。例如
,對“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鑒賞分析
;對“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
。
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
,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guān)鍵語句。例如
,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
、對“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語句含義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中在描寫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蘊的對國恨家仇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
,在寫燕子之外所包蘊的天涯游子的惆悵心態(tài)和羈旅情懷
,往往是考查的重點所在
。
2.形象分析
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lǐng)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
,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
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
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事象(動作形象
,如《約客》中的“敲棋子落燈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
景象(景物形象
,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
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
,這是鑒賞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例如
,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
,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fēng)殘月”中
,通過“楊柳”“曉風(fēng)”“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等等
。
3.評價寫作技巧和風(fēng)格
。
分析古典詩歌的寫作技巧一般側(cè)重于從以下方面進行:
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
;
分析詩歌采用的表達方式
;
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技巧;
分析其他寫作技巧
。
1)修辭方法:比喻、借代
、擬人
、對偶
、夸張、鋪陳
、反復(fù)
、頂針
、襯托
、反問
(賦比興、象征)
2)表達方式:敘述
、描述
、議論
、 抒情
描寫方式: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 | 點面結(jié)合
、明暗結(jié)合
、正側(cè)結(jié)合
、粗筆勾勒、白描工筆
、樂景寫哀
、哀景寫樂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結(jié)構(gòu)技巧:首尾照應(yīng)
,層層深入
,先總后分
,先景后情,過渡
、鋪墊
、伏筆
4)表現(xiàn)手法:賦
、比、興
;抑揚變化
、鋪陳描寫
、象征聯(lián)想
、襯托
、對比
、渲染
、卒章顯志、想象
、聯(lián)想
、照應(yīng)
、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
5)篇章結(jié)構(gòu):開門見山、曲筆入題
、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
、總分得當(dāng)、以小見大
、層層深入
、過渡照應(yīng)、伏筆鋪墊等
。
6)思想感情:迷戀
、憂愁、惆悵
、寂寞
、傷感
、孤獨
、煩悶、恬淡
、閑適
、歡樂、仰慕
、激憤,堅守節(jié)操
、憂國憂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遠
、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懷,借古諷今
,懷古傷今等
想象:更開闊
,別出心裁
襯托或烘托:又分正襯和反襯
,借。
。。突出
。。
。
渲染:突出形象
,加強藝術(shù)效果
。
象征: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揚:突出于強調(diào)
白描:簡練的筆墨
,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
分析詩歌的風(fēng)格應(yīng)結(jié)合時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來進行。例如
,李清照南渡前后詩歌風(fēng)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
4.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
,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
,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nèi)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
、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
、征夫思婦之怨
,無不感人至深
。對于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xì)致地加以歸類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有憂愁
、寂寞、傷感
、孤獨
、恬淡、閑適
、熱愛
、贊美
、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
、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5.強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訓(xùn)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
、表述嚴(yán)密
、條例清晰
、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xì)說
。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
,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
,先構(gòu)思后再落筆,避免涂涂抹抹
。卷面清爽
,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
,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yán)密
,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yán)密性,無論是前后的照應(yīng)
,還是起、承
、轉(zhuǎn)、合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所注意
,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
條理清晰,是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
。一般來說
,采用一、二
、三、四或者首先
、其次等標(biāo)志明顯的樣式
,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yīng)當(dāng)能夠自圓其說
。
詩歌內(nèi)容
1. 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
,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
,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
,表達自己為國盡忠
,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
2. 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
,豪邁奔放
、一往無前
,代表人物如高適
、岑參
;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
,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fēng)貌
,鑒賞時應(yīng)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
,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
3. 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
。
4. 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
、精選的意象
,融合對自然
、社會、歷史的感觸
,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
,或諷刺當(dāng)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
,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
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xué)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只有準(zhǔn)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
,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
(1)清新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木鋵懥怂姆N景色
,有動景,有靜景
,色彩絢麗
,語言清新生動
。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于清新明麗
。
(2)平淡
,也稱質(zhì)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
,不加修飾
,顯得真切深刻
,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
,用平淡的語言
,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
,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詞《虞美人》
,用語平淡
,但感人至深。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
、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
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
,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4)明快
。其特點是斬釘截鐵
,一語破的
。
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秋千》,白居易的詩《草》等
。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
,常常不是直接敘述
,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
,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
,或欲說還休
,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
,李清照后期的詞等
。
(6)簡潔
。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唐詩賞析方法,答題格式百度文庫里有不少關(guān)于詩詞賞析和答題技巧的
,如下:
古詩詞鑒賞技巧
1
、鑒賞作品的形象
、語言、表達技巧 2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鑒賞作品的形象
、語言
、表達技巧
,在命題上可以是綜合要求
,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問題,也可能和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考查
。因此
,我們要全面提高鑒賞能力
,不能有偏廢。
一
、鑒賞詩歌的形象
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通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征
,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
暖色—熱烈活潑
、積極向上
、意氣風(fēng)發(fā); 冷色—冷漠低沉
、消極頹唐、孤寂凄涼
。如:“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詩中“黃
、翠、白
、青”四種鮮明的色彩,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
,傳達出無比歡欣的心情。
B
、通過動靜結(jié)合,相互映襯的手法開拓詩境
,傳達情感。如:“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ㄍ蹙S《鳥鳴澗》),詩中“花落
、月出
、鳥鳴”這些動態(tài)的景物
,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
,又突出顯示了“春澗” 的幽靜
。
C、詩歌的形象有時與民族歷史文化
、傳統(tǒng)風(fēng)俗習(xí)慣
、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各方面發(fā)生聯(lián)系
,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我們在鑒賞時要優(yōu)先考慮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懷遠”
、“傷春悲秋”
、“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xì)雨則凄楚悲涼”
。 鴻雁——思鄉(xiāng)
,信使
;
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
,哀惋
,至誠
; 鷓鴣——思鄉(xiāng)
,凄情
;東籬——山塵脫俗之境; 菊花——高潔品質(zhì)
;楊柳——依依離別
; 歲寒三友(松、竹
、梅)——傲骨 桃花——美人
;鳥——自由
。
分析詩歌形象應(yīng)注意景和情、物與 情
;景和人
,物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ㄍ蹙S《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懹巍恫匪阕印ぴ伱贰罚?“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 于謙《詠石灰》) c.感物傷懷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 (杜甫《絕句》)
二
、鑒賞詩歌的語言
1
、熟記常用術(shù)語
,如:準(zhǔn)確、生動
、形象
、傳神
、凝練、精辟
、簡潔
、明快
、清新
、雋永、新奇
、優(yōu)美、絢麗
、工麗
、含蓄
、質(zhì)樸、自然
、奔放等
。 2、注意“詩眼”(“煉字”)
如:“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梅影疏淡
,幽香縷縷
,梅花神態(tài)活現(xiàn)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明顯用了擬人手法
,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用字新鮮
,突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
。 3、注意 “煉句”
由于詩歌篇幅
、韻腳的約束或修辭的需要
,詩人往往會對詩句進行特殊的處理
,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古詩詞的語法知識,才能讀懂詩歌
,進而鑒賞詩歌
。 A、詞類活用
如: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悅
,使……歡快;空
,使……空明
。 B、互文見義
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月籠罩著寒水
,煙月籠罩著沙
。
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花徑不曾緣客掃而今始為君掃
,蓬門不曾緣客開而今始為君開
。 C
、倒裝
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
,蓮動漁舟下”
。 杜甫《秋興八首》“香稻啄余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鸚鵡啄余香稻粒
,鳳凰棲老碧梧枝”
。杜甫在這里主要寫京城長安的風(fēng)物之美
,強調(diào)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尋常
。 D
、省略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
、表現(xiàn)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寓理于事
、聯(lián)想
、想象
、渲染
、對比、襯托
、虛實結(jié)合
、動靜結(jié)合、正側(cè)面結(jié)合
、直抒胸臆
、卒章顯志
、借古諷今、欲揚先抑
、欲抑先揚等
; 2
、修辭手法: 一
、比喻
(一)明喻。所謂明喻
,即比喻的事物(喻體)和被比喻的事物(本體)同時出現(xiàn)
,兩者之間有的有比喻詞
,有的省略比喻詞,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體像喻體)的意思
。
(二)暗喻。所謂暗喻
,將本體直接說成是喻體,語氣更肯定
,感情更強烈。如: 君當(dāng)作磐石
,妾當(dāng)作蒲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犊兹笘|南飛》——你應(yīng)當(dāng)做高山磐石,我應(yīng)當(dāng)做河邊蒲葦
。 (三)借喻所謂借喻
,即詩中借喻體代指本體。如: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李白《送友人》——從這里分別后
,你將獨自踏上萬里征程。 按:[孤蓬]蓬草,又叫飛蓬
,枯后斷根
,遇風(fēng)飛旋。古詩多以之喻指孤身遠行的旅人
。
(四)博喻。所謂博喻
,即連續(xù)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
,來說明或描繪本體。如: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
,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要問我的傷心多深多長,就像這煙雨籠罩的一川青草
,就像這滿城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柳絮沸沸揚揚,就像梅子黃時的雨水
,無邊無際
,迷迷茫茫
。
按: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煙草
,滿城風(fēng)絮
,梅子黃時雨”)比喻憂愁的深廣
,興中有比
,意味深長,被譽為絕唱
,賀鑄也因此而有“賀梅子”的雅號
。
二、借代 行文中
,不直接寫出要說的人或事物
,而借與之有密切關(guān)系的另一事物代替,這就叫“借代”。如:
①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陳陶《隴西行》) ——誓死掃蕩匈奴奮不顧身,邊境上五千壯士英勇犧牲
。
按:[貂錦]漢代的羽林軍穿貂裘錦衣
,故以“貂錦”代戰(zhàn)士
。這是用衣著代人
。 ②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白居易《夜聞歌者》) ——十七八歲的美女,獨自靠著桅桿站著
。
按:[娉婷]姿態(tài)美好的樣子。后因以表示美女
。古詩中還以“嬋娟?‘佳麗”等代美女。 ③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過零丁洋》)
——我發(fā)憤讀書,得以步人仕途
,報效國家;四年來
,孤軍作戰(zhàn),轉(zhuǎn)戰(zhàn)天涯
。 按:[干戈]‘‘干”
,盾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案辍保环N兵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案筛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泛指兵器。這里代指戰(zhàn)爭
。古詩中還以“烽火”(古時邊境在高臺上燒柴以報警的火)“鼓鼙(pi)”(軍隊中用以激勵士氣的樂器——大鼓、小鼓)“矢石”(箭和壘石)“弓刀”等代指戰(zhàn)爭
,屬具體代抽象。 三
、夸張
夸張是古詩中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
。其特點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
,把被描寫的事物加以藝術(shù)地夸大或縮小
,給人以突出的異乎尋常的感覺
,從而增強作品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如: ①誰謂河廣
,曾不容刀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
。河廣》 ——誰說河面寬廣
,競?cè)莶幌乱恢恍〈?按:這里運用夸張
,極言河之小,連刀(小舟)都容不下
。
②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在書房里吟詩作賦,即使寫下了萬言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