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嚴蕊《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_翻譯及賞析(宋)嚴蕊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浠ㄩ_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鑒賞
這首小令的作者嚴蕊是一名天臺營妓。作為一名軍營中的妓女,身心之備受摧殘可以想象,而任地方官的理學家朱熹卻以有傷風化罪把她投入監(jiān)獄。她滿懷悲憤,作此小令,向繼任官員岳霖申訴。全詞運用比興手法,字字飽含血淚,喊出了處于封建社會最底層的被侮辱被損害者的心聲。
小令出語就斬釘截鐵地說:“不是愛風塵?!薄帮L塵”,指墮入風塵,謂娼妓生涯。娼妓原為良家女子,哪個不是父母生、父母疼的?若不是因種種原因走投無路,誰人甘愿落入火炕?封建理學家卻以“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吃人禮教,硬派作者“愛”干此等營生,進行治罪,這是何等荒謬絕倫!“不是”一詞對此罪名斷然否定,嚴加駁斥,表示了堅決反抗;同時也就申辯了自己被迫為妓、并無此罪的決絕態(tài)度。假若定要追究自己為什么要做營妓的話,那只能說是“似被前緣誤”罷了?!扒熬墶保笆酪蚓?,指命運。一個“誤”字,表明自己決不肯自墮火坑,而是被命運所誤,遭受蹂躪而已,哪能由自己負責?一個“似”字,更表明自己的噩運似乎是命中注定,但又似乎另有原因,表現(xiàn)出對命運的大膽懷疑,其矛頭直指封建社會極不人道的娼妓制度。用語含蓄,用意鮮明,字里行間表露出朦朧的覺醒和對造成這種制度的現(xiàn)實社會的控訴,側面的對維護這種制度的封建衛(wèi)道者進行了反擊和揭露。
既然罪過并不在己,也不全因命運,而是由現(xiàn)實社會造成,那么自己無辜入獄,必會無罪開釋,這就全靠新任父母官作主了?!盎洹?,比喻自己落難入獄;“花開”,比喻自己獲得釋放,“自有時”,一定會有這么一天;“東君”,謂管領百花的春神,喻指清官;“主”,作主,是動詞。這里全用比喻,以“花”喻己,以“東君”喻繼任官員岳霖,形象鮮明生動,語意委婉貼切,把自信平白無辜、終會脫身囹圄的心情表達得懇切周全,楚楚動人,把對新任地方官的信賴和期望表達得十分得體,揄而不媚。其中“花開花落”,句中自對,音律諧婉,道出目前的處境和擺脫災難的希望,且與“東君”相應,體現(xiàn)出被看為“花”的妓女之哀婉求情的口吻?!白杂袝r”的堅定自信與“總賴”的無比信任,又前呼后應,把對岳霖拯救自己的一腔期望表達無遺。
上闋重在申訴無罪,請求釋放,寫得入理入情;下闋重在表述心志,渴求自由,寫得志堅愿烈。
下闋緊承上闋,開頭直說“去也終須去”,表達了自己脫離牢獄的堅定心志?!敖K須”,終該,用語堅決,無可置疑;兩個“去”字,突出強調,反復道之;“也”是助詞,以拉長語調的停頓強化“去”意。與這種渴求自由的呼聲相應,再用“住也如何住”與上句一一相對,進一步申述決無繼續(xù)關在獄中之理?!叭绾巍币辉~,既道出牢獄生活之苦不堪言,更含有為什么迫害無辜的質問之意。如果說這還是理直氣壯地繼續(xù)申訴的話,倒不如說是向整個的封建社會及其衛(wèi)道者發(fā)出的強烈抗議。
既然絕無再被關在牢獄之理,那么出獄之后走向何方呢?“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這就是答案?!吧交ā敝^山野之花,與雕花玉飾針鋒相對;頭插山花是農女村姑的打扮,表明作者寧愿去過自由自在保持人之尊嚴的艱苦生活,再也不愿過忍辱含垢的營妓生涯了。作者神往的這一“歸處”,正與開頭的“不是愛風塵”遙相呼應,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跡。之所以說“莫問”,不僅說明作者主意已定,無須詢問,更由于以要求從良、去過人的生活為歸宿,將為封建衛(wèi)道者所不容,故用含蓄之詞出之。然而作者這種要求自由、渴望幸福、保持人的尊嚴的強烈愿望,全部建立在脫離牢獄的前提下,所以在全句之前加上“若得”這一假設之詞,其熱切盼望繼任官員主持公道的心情和對跳出苦海、自由生活的向往,全部包含其中。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全詞翻譯賞析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出自嚴蕊《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浠ㄩ_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注釋】
①風塵:古代稱妓女為墮落風塵。
②前緣:前世的因緣。
③東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④“若得兩句”:若能頭插山花,過著山野農夫的自由生活,那時也就不需問我歸向何處。奴,古代婦女對自己的卑稱
⑤終須:終究。
【譯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作主。
該離終須要離開,離開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將山花插滿頭,不需要問我歸向何處。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臺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巖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臺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zhèn)?,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后朱熹改官,岳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這首《卜算子》由此而來。
【賞析】
全詞以不是愛風塵為題,訴說自己并不是喜好風塵生活感傷宿命,表達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上篇敘述自己并不是貪念風塵。又找不到自己沉淪的根源,無可奈何,只好歸因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緣與命運。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塵誤。”首句開門見山,特意聲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封建社會中,妓女被視為冶葉倡條,所謂“行云飛絮共輕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對她們的看法。作者因事關風化而入獄,自然更被視為生性的風塵女子了。因此,這句詞中有自辯,有自傷,也有不平的怨憤。次句卻出語和緩,用不定之詞,說自己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認為自己貪戀風塵,又不可能認識使自己沉淪的真正根源,無可奈何,之后只好歸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緣與命運?!八啤弊炙谱终Э慈舨唤?jīng)意若不經(jīng)意,實耐尋味。它不自覺地反映出作者對“ 前緣”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認,又有所懷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傷自憐的復雜感情。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被浠ㄩ_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作主,這兩句流露出詞人借自然現(xiàn)象來喻自身命運。比喻象自己這類歌妓,俯仰隨人,不能自主,命運總是操在有權者手中。這是妓女命運的真實寫照。春中既有深沉的自傷,也隱含著對主管刑獄的長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護花的東君。但話說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賴”字中隱隱傳出。
下片則承上不能自主命運之意,抒發(fā)詞人對幸福自由的無限渴望。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下闋承上不能自主命運之意,轉寫自己在去住問題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營妓隊伍中放出;住,指仍留樂營為妓。離開風塵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卻迂回其詞,用“終須去”這種委婉的語氣來表達。意思是說,以色藝事人的生活終究不能長久,將來總有一天須離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 終須去”,何不早日脫離苦海呢?以嚴蕊的色藝,解除監(jiān)禁之后,假如重新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權者的賞愛,但她實在不愿再過這種生活了,所以用“終須去”來曲折表達離此風塵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從反面補足此意,說仍舊留下來作營妓簡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兩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將自己不戀風塵、愿離苦海的愿望表達得既婉轉又明確?!?去”字集中表了他急切渴望自由的心情。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比绻谐蝗?,能夠將山花插滿頭鬢,過著一般婦女的生活,那就不必問我的歸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婦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標,就是自己的歸宿,別的什么都不再考慮了。兩句回應篇首“不是愛風塵”清楚地,表明了對儉樸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語留有余地?!叭舻谩痹圃疲褪浅猩稀翱傎嚃|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這是一首在長官面前陳述衷曲的詞,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時,不能不考慮到特定的場合、對象,采取比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對方的同情。但她并沒有因此而低聲下氣,而是不卑不亢,婉轉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愿,暗示出了作者本人,雖然尚處于倍受冷落的階段,但他仍堅持著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這是一位身處卑賤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風塵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賞析二】
那一年,時任臺州的太守唐與正(字仲友),相召嚴蕊前來作陪酒局。眼前是紅紅白白的桃花,千枝萬朵,盛開如海。有蜂兒追,蝶兒舞,燕子簾前輕聲語。
美人與桃花,相映成趣。
趁著酒興,唐與正命嚴蕊以身邊的紅白桃花為題,賦詞一首。于是,就有這么一首關于桃花的《如夢令》。當時,唐仲友還賞了她兩匹縑帛。
這首小令的大意是:
假如你說它是梨花,答案當然錯了。倘若你再猜它是杏花,也不對。
你瞧它那種潔白與粉紅相間的顏色,實在是春風里的另一番風景和情趣。
曾經(jīng)記得,曾經(jīng)還記得。
當年有人在武陵源看到此花的時候,被它的嬌艷之美,所深深沉醉過。
整首詞,像是猜一條謎語。詞是謎面,謎底是桃花。
詞作簡練傳神,既有脫俗的清新,也有幾分俏皮之感。讀來具體可感,含蓄有味。清人馮金伯的《詞苑萃編》和葉申薌的《本事詞》書中,皆記載了這首詞。
詞人借以梨花的白,杏花的紅,故意賣關子不提及“桃花”的花名,卻在結句寫“人在武陵微醉”,讓人很快能想到了陶淵明那篇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記》。
這時,我們方才頓悟,原來是桃花。
在南宋,另外一位詞人鄭域,其實也寫過此類風格的一首《昭君怨》: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花開的時候,春天未至。它猶似香雪,一些竹子旁邊,能見到它一支橫斜的疏影。
各位再猜猜,這又是描寫的啥花呢?
同樣,全篇構思也很巧妙,不著一“梅”字,卻幾乎都是對梅花真實的寫照。
作品暗示出了作者本人,雖然目前尚處于倍受冷落的階段,但他仍堅持著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遍L久的歌妓生涯,使得她早已厭倦。故向往男耕女織的世外桃源,正是符合她理想中的生活。
《宋詞鑒賞辭典》中點評此詞:“絕不同于一般滯于物象的詠物詞,它純然從空際著筆,空靈蕩漾,不即不離,寫出紅白桃花之高標逸韻,境界愈推愈高遠,令人玩味無極而神為之一旺。就藝術而言,可以說是詞中之逸品。”
因這首桃花詞,她本人也被后人稱之為了“桃花仙子”。
如今,桃花依舊笑春風,而美人已不在。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的原文以及譯文是什么?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自己不是生性淫蕩,淪落為妓只是命運捉弄。
我的命運如同花兒一樣掌握在司春之神的手里。
我也不堪再忍受營妓生涯,希望脫離苦海的心愿,過著自由自在的平常婦女生活。
以嚴蕊的色藝,解除監(jiān)禁之后,假如重新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權者的賞愛,但她實在不愿再過這種生活了,所以用“終須去”來曲折表達離此風塵苦海的愿望。
下句“住也如何住”從反面補足此意,說仍舊留下來作營妓簡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兩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將自己不戀風塵、愿離苦海的愿望表達得既婉轉又明確。
由于這是一首在長官面前陳述衷曲的詞,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時,不能不考慮到特定的場合、對象,采取比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對方的同情。
但她并沒有因此而低聲下氣,而是不卑不亢,婉轉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愿,這是一位身處卑賤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風塵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1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