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文哲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文哲
字升之、損之,又字璞庵、璞函。上海人。賦才英敏,少有詩名,與王鳴盛、錢大昕、吳泰來、王昶、黃文運、曹仁虎等相唱和,號“吳中七子”。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南巡,召試,獻詩,賜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入直軍機處,受到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于敏中等人賞識。因與王昶、紀(jì)昀等泄漏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將待罪事,被削職。適逢尚書阿桂總督云貴,奏請文哲為掌書記,許之。尋從副將軍阿里袞進征緬甸,后以功復(fù)授戶部主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從溫福征小金川,駐營木果木,兵敗而卒,贈光祿寺少卿。文哲享大名于時,王鳴盛嘗言:“今日江左詩人,當(dāng)以趙損之為第一”。(見《梧門詩話》)其詩沉著工麗,特別是從征之后作品,蒼涼悲壯,凡蜀、滇山川之險怪、風(fēng)俗之俶詭、可驚可怖之事,皆借詩以傳之,如《冒雨行老秧田道中聽啼猿滿山率而成詠》、《大風(fēng)過芝草白榕諸灘》、《烏石灘》、《猛拱土司進四象詩》、《十二月十三日斑斕山紀(jì)事》皆為此時期代表作品。其早年作品風(fēng)流旖旎,頗具標(biāo)格,如:“幾日田田碧一洼,空亭倚遍石欄斜。池塘人靜影臨水,風(fēng)露曉涼香勝花。未許沖波依舫屋,最宜聽雨隔窗紗。分明載酒重游處,兩板紅橋綠半遮。”(《荷葉》)著有《媕雅堂詩集》十二卷、《詩續(xù)集》四卷、《娵隅集》十卷、《別集》六卷、《詞集》四卷。其中《媕雅堂詩集》為出征前作品,《娵隅集》為出征時作品?!肚迨犯濉肪硭陌宋濉ⅰ肚迨妨袀鳌肪砥叨袀?。王昶為撰墓志銘、吳省欽為撰墓碑。
注讀《兩般秋雨盫隨筆》卷二171:頻羅庵挽壽聯(lián)頻羅庵挽壽聯(lián)
山舟學(xué)士所撰挽壽聯(lián)極多,茲擇其尤者敬錄之:“四十年生有自來,身到蓬瀛天遽召;三千里歿而猶視,心傷桑梓母何依?!薄餐鞙珪?nèi)嗣谜?,辛未庶常,甲戌未及散館,沒于京師,年四十,生母猶在堂?!?“天北掩臺垣,見說槐音中夜斷;江東失宗袞,心傷荊樹一齊摧?!薄餐旒椅亩ü瑫r沖泉弟亦沒。〕 “朝無諫草,家有賜書,卅載清聲光簡冊;公應(yīng)騎箕,我悲陟岵,一時血淚灑葭莩?!薄餐旃谜蓮堅宕ㄊ汤伞!?“劉先生之夫人,無慚銘志;宣文君之家法,具在孫曾。”〔挽丁龍泓夫人?!?“孝思盡宦海家園,榮親養(yǎng)親,一笑生天證佛果;道望齊太山梁木,吾仰吾放,幾人入座哭春風(fēng)?!薄餐烨f對樵師?!?“青宮授幾,洛社圖形,官府神仙皆慧業(yè);備達尊三,擅絕詣四,儒林文苑并傳人?!薄餐戾X萚石侍郎,時以上書房致仕?!?“帝畀以河,三策勤勞著淮北;臣心似水,四知風(fēng)節(jié)媲關(guān)西?!薄餐焖{(lán)素亭河督?!?“萬里兒啼,此日愁攀賢令轍;卅年老淚,隔江空盼少微星?!薄餐焯阵虼澹瑫r令子官黔?!?“名在千秋,服鄭說經(jīng)劉杜史;神歸一夕,仙人骨相宰官身?!薄餐戾X竹汀宮詹。 〕“畫里傳衣,夙契偶同永長老;山中獻蓋,前塵誰證衲禪師。”〔挽明中和尚。余畫過去僧像,師為補衲。又師與先君同在詩社?!?“絕筆詩成,寫照髯仙,明月清風(fēng)人已遠(yuǎn);平生墨妙,瓣香冰叟,虹樓瀛海世爭傳?!薄餐炜坠葓@。歿前,有題蘇尺牘詩,“明月清風(fēng)”,詩中語也。天瓶居士,谷園婦翁。玉虹樓,谷園齋名。瀛海仙班帖,天瓶書也。 〕“竹萎蕉枯,此日是師真面目;焚香灑水,當(dāng)年惟我舊朋儔?!薄餐旆鹨釒煟尉渲负愎艜r?!?“海邦至竟思賢宰,湖社從今感寓公?!薄餐烊A秋槎。 〕“路近西州,爭忍重過空灑淚;門荒孟氏,從教明日罷登高。”〔挽許表母舅,九月八日卒?!?“一品恩還,魂魄長依華屋;九重念舊,馨香宜徹幽泉?!薄餐旒掖轰榷帧!?br>“天際彩衣榮右袞,手中色線補垂裳?!薄矇鄄芩巨r(nóng)令堂八十?!?“螭坳舊齒符天壽,雁塔新題冠佛名?!薄矇埏刑冒耸匀f壽年生日,重赴瓊林。〕 “八座起居,令子宮袍慈母線;重闈燕喜,南陽仙菊北堂萱?!薄布滓旁率耍瑓悄瓴赴耸畨?,令子開藩河南,故用南陽菊事。 〕“盾鼻弓衣,行世文章皆事業(yè);屏風(fēng)團扇,還山官府即神仙?!薄矇弁跏鲡职耸?。 〕“甲子從頭開上壽,神仙自古有曾孫。”〔壽許小范六十,時已有曾孫。 〕“東方先生善諧謔,南極老人應(yīng)壽昌?!薄矇圳w次乾?!?br>〔試注〕
1、 頻羅庵 :梁同書(山舟)篤信佛教,經(jīng)常用小楷書抄寫佛經(jīng)。佛教中稱木瓜為“頻羅”。因他家院子里有一株,所以號頻羅庵主。
2、 尤者 :優(yōu)異;突出的。
3、 湯晝?nèi)?:湯錫蕃,字晝?nèi)耍蛔鲿內(nèi)?,浙江仁和人。嘉慶十六年辛未(1811)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工書法,為董其昌所賞,以妹妻之。
4、 庶常 :《書·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敝鼙x 易解:“庶,眾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泵髦檬?,取義于此。清因以“庶?!睘槭康拇Q。
5、 散館 :明清時翰林院設(shè)庶常館,新進士朝考得庶吉士資格者入館學(xué)習(xí),三年期滿舉行考試后,成績優(yōu)良者留館,授以編修、檢討之職,其馀分發(fā)各部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睹魇贰みx舉志二》:“三年學(xué)成,優(yōu)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出為給事、御史,謂之散館?!鼻濉ゅX謙益《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保謚貞敏梁公墓志銘》:“翰林院庶吉士散館,請外,授工科給事中?!薄痘ㄔ潞邸返谖逡换兀骸靶≈榫壣^在即,不得同行?!?br>6、 宗袞 :對同族居高位者之稱。袞,天子及上公的禮服。《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李善注:“宗袞, 謝安也。”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而武臣今致政李少師端愿為觀察使,止得管句祥源觀 ,自陳於樞府宗袞,乃加以都管句?!?清·陳康祺《燕下鄉(xiāng)脞錄》卷六:“惜不肖奔走南北,宦學(xué)無成,析薪負(fù)荷,遠(yuǎn)媿宗袞?!?br>7、 荊樹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周景式《孝子傳》: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然聚,況我而殊哉』,遂還為雍和。
8、 家文定公 :梁國治,清浙江會稽人,梁文標(biāo)之子。字階平,號瑤峰,一號豐山。乾隆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東閣大學(xué)士,兼戶部尚書。性好學(xué)愛才,治事敬慎縝密。卒謚文定。有《敬思堂文集》。
9、 沖泉弟 :梁沖泉?
10、 諫草 :諫書的草稿?!度龂尽の褐尽べZ逵傳》“然太祖心善逵,以為丞相主簿”裴松之 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逵受教,謂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實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私ㄖG草以示三人?!碧啤ざ鸥Α锻沓鲎笠础吩姡骸氨苋朔僦G草,騎馬欲雞棲?!鼻濉り悏衾住稐罱飞较壬簟吩姡骸爱?dāng)年諫草烈秋霜,國士同聲振廟廊?!?br>11、 騎箕 :指大臣死亡。亦作“ 騎箕翼 ”。亦作“ 騎箕尾 ”?!?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大宗師》:“ 傅說 得之,以相 武丁 ,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备嫡f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間,相傳為 傅說 死后升天而化。后因以指游仙。
前蜀·杜光庭《山居百韻》:“馭景必能趨日域,騎箕終擬躡星躔?!?宋·楊無咎《水龍吟·夜來六出飛花》詞:“便乘風(fēng)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際、騎箕尾?!?br>
12、 陟岵 :zhì hù?!对姟の猴L(fēng)·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為思念父親之典?!逗鬂h書·黨錮傳·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jié)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
13、 葭莩 :jiā fú。蘆葦里的薄膜。比喻親戚關(guān)系疏遠(yuǎn)淡薄?!稘h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 顏師古 注:“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葭莩為 漢帝 之親,枝葉為 周公 之裔?!?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諧》:“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br>14、 張藻川 :張映辰(1712-1763)清浙江仁和人,字星指,號藻川。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間歷任湖北、陜甘鄉(xiāng)試主考官,會試副考官,提督湖南、江西、陜甘學(xué)政。官終副都御史。
15、 劉先生之夫人 :?
16、 宣文君 :(283-?)十六國時前秦人。宋姓女,名不傳。從父受《周官》音義。后至冀州。晝采樵,夜邊紡織邊教子韋逞讀書。苻堅聞其名,就其家立講堂,置生員一百二十人從她受業(yè),使隔絳紗幔而授《周官》。后韋逞仕苻堅為太常。
17、 丁龍泓 :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龍泓山人,又號鈍丁、硯林、孤云、石叟、勝怠老人,錢塘(今杭州)人 乾隆初舉鴻博不就,隱市廛賣酒 。 好金石文字,窮巖絕壁,手自摹拓,證以志傳,著武林金石錄 。 分隸皆入古而于篆尤篤嗜 。 嘯堂集古,吾衍學(xué)古,兼入其室 。 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 。 秦漢銅器,宋、元名跡,寓目即辨 。 篆刻直追秦、漢,于文、何外別樹一幟 。 力挽矯揉嫵媚二者之失 。 世所稱“浙派”之初祖也 。 晚年家愈貧,而品愈高 。 方制府觀承索一二方不可得 。 卒年七十一(一作乾隆戊子——1768卒) 。 其印譜冠“西泠八大家”之首,海內(nèi)奉為圭臬,即東瀛名彥,亦餅金購之 。 善寫梅,筆致蒼秀,橫斜疏影,極亂頭粗服之致 。 花萼偏反偃仰,理法兼到 。 兼工蘭竹水仙 。 詩與金農(nóng)齊名,著有硯林詩集、龍泓山館集 。 《道古堂集、萍蹤閑記、桐陰論畫、廣印人傳、清畫家詩史》 。
18、 莊對樵 :莊綸渭(1713-1774),字對樵,號葦塘,武進人。乾隆壬戍進士,官寧州知州。有《問義軒詩鈔》。
19、 青宮 :《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載:東方之外有東明山,上有一宮殿,高百尺,以青石為墻,門額題為“天地長男之宮”。按五行,東方屬木,于色為青。后遂以“青宮”稱太子居住的東宮。隋·于仲文《侍宴東宮應(yīng)令》詩:“青宮列紺幰,紫陌結(jié)朱輪。”
20、 授幾 :古人席地而坐時,所依靠的矮腳小木桌,一般是老人才用。《詩·大雅·行葦》: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21、 洛社 :宋·歐陽修、梅堯臣等在洛陽時組織的詩社。宋·歐陽修《酬孫延仲龍圖》詩:“洛社當(dāng)年盛莫加, 洛陽耆老至今夸?!?清·趙翼 《新春招程霖巖湯蓉溪二丈暨莊學(xué)晦家緘齋小集》詩:“作詩傳他年,或可洛社繼。”
22、 備達尊三 :三達尊。謂天下共同尊重的三個方面:爵位、高齡、德行?!睹献印す珜O丑下》:“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xiāng)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壁w岐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br>23、 擅絕詣四 :子絕四?!墩撜Z·子罕》有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要杜絕四種弊?。翰恢饔^臆斷,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唯我獨尊。
24、 錢萚石 :錢載(1708-1793),字坤一,號萚石,又號匏尊,晚號萬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朝官吏、詩人、書畫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后授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四庫全書》總纂,山東學(xué)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貧,晚年賣畫為生。工詩文精畫,善水墨,尤工蘭竹,著有《石齋詩文集》。為乾嘉年間“秀水派”的代表詩人。
25、 畀 :bì。給與?!对姟む{風(fēng)·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蹲髠鳌べ夜四辍罚悍植苄l(wèi)之田以畀宋人。
26、 四知風(fēng)節(jié) :楊震字伯起,弘農(nóng)華陰人也。東漢名臣。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遷東萊太守。當(dāng)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夸,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后漢書·楊震傳》
27、 藍(lán)素亭 河督:?
28、 賢令 :賢明的縣令。《漢書·溝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賢令兮為 史公 ,決 漳水 兮灌 鄴 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清·查慎行 《喜晤藍(lán)公漪》詩:“ 臨卭有賢令,猶足重 相如 。”亦為對縣令的敬稱。 明·孫柚 《琴心記·牛酒交歡》:“賢令請起,天使將至,館舍完備未曾?”
29、 少微星 :①代稱處士。唐·杜甫《嚴(yán)中丞枉駕見過》詩: “寂寞江天云霧里,何人道有少微星?!?②借指棄官歸隱之人。唐·權(quán)德輿《送張詹事致政歸嵩山舊隱》詩: “解龜辭漢庭,卻憶少微星?!?br>30、 陶篁村 :陶元藻,詳見卷一14節(jié)注,31節(jié)小傳。
31、 服鄭說經(jīng) :賈馬服鄭。漢朝的四位經(jīng)學(xué)大師:賈逵、馬融、服虔、鄭玄。
服虔 :東漢經(jīng)學(xué)家。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更名虔,河南滎陽東北人。少年清苦勵志,嘗入太學(xué)受業(yè),舉孝廉,官至尚書侍郎、高平令,中平末,遷九江太守,因故免官,遭世亂,病卒。
鄭玄 (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世稱“后鄭”,以別于鄭興、鄭眾父子。他一生博學(xué)多師,兼通今古文:“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tǒng)歷》、《九章算術(shù)》。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guān),因涿郡盧植,事扶風(fēng)馬融”。(《后漢書?鄭玄列傳》)在外游學(xué)十余年,后回鄉(xiāng)里聚徒講學(xué),其門生“相隨已數(shù)百千人”。后因政治上反對宦官專權(quán)而被禁錮。自此,他閉門不出,潛心著述,通過注釋、研究諸經(jīng)和當(dāng)時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而創(chuàng)立了鄭學(xué)。
32、 劉杜史 :
33、 錢竹汀 :錢大昕(1728-1804) 清代史學(xué)家、考據(jù)學(xué)家。江蘇常熟人,遷居嘉定。字曉征,又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授編修,督學(xué)廣東。后歷主鐘山、婁東、紫陽書院,專心講學(xué)及著述。家富藏書。著述有《廿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yǎng)新錄》等凡數(shù)十種。室名“潛研堂”、“十駕齋”、“孱守齋”等。藏印有“萬經(jīng)”、“臣大昕”、“竹汀”、“辛楣”、“錢大昕印”等。
34、 宮詹 :即太子詹事。屬東宮詹事府。
35、 傳衣 :謂傳授師法或繼承師業(yè)。 唐·李商隱《謝書》詩:“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 王祥 得佩刀?!?宋·黃庭堅《題山谷石牛洞》詩:“司命無心播物,祖師有記傳衣?!?清·陸以湉《冷廬雜識·何文安公挽聯(lián)》:“再世獲傳衣,最喜緣深堪歷久;三臺期接席,那知望切竟成空。”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三:“ 韓愈 一派,詩當(dāng)時推 李賀 為傳衣人,猶之古文當(dāng)時推 李翱 為傳衣人?!保鄥⒁姟?傳衣缽 ”。
36、 夙契偶同 :明·安希范《送譚敬卿比部削籍西歸》:分曹非夙契,抗疏偶同心。
先后蒙嚴(yán)譴,相將及故林。
新知乍傾蓋,岐路忽沾襟。
但使存吾道,何須嘆陸沉。
夙契 :①往昔的交情。②前世的因緣。
37、 明中和尚 :清僧。浙江桐鄉(xiāng)人,俗姓施,字大恒,號虛,又號嘯崖。七歲在嘉興楞嚴(yán)寺出家,其師于佛經(jīng)外,兼教以儒書。乾隆中主西湖天竺、南屏、凈慈諸道場。高宗南巡,三次賜紫,刊石凈慈。工詩,善山水,尤精篆刻。有《虛詩鈔》等。
38、 補衲 :①縫補,補綴。柔石《為奴隸的母親》:“一個憔悴異常的鄉(xiāng)人,衣服補衲的,頭發(fā)很長,在他的腋下,挾著一個紙包?!?br>
②指破舊的僧衣。唐·戴叔倫《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br>
③指寫詩作文堆砌典故。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 陳延杰注:“用事過多,形同補衲,是為文之蠹也。”
39、 髯仙 :顧彩《髯樵傳》:明季吳縣洞庭山鄉(xiāng),有樵子者,貌髯而偉,姓名不著,絕有力。每暮夜樵采,獨行山中,不避蛇虎。
40、 冰叟 :猶冰翁。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臞仙亦號儒。棠棣并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
41、 虹樓瀛海 :高樓和浩瀚的大海。玉虹樓,谷園齋名。瀛海仙班帖,天瓶書也。
42、 天瓶居士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滴跛氖四赀M士。清藏書家、書法家、戲曲家、書畫目錄整理者。
43、 孔谷園 :(1727-1791)字信夫,又字體實,號谷園,又號東山、葭谷,山東曲阜人。傳鐸子。工書。為張照婿,得其筆法,有小司寇之曰。刻其書為瀛海仙班帖。中年進而蘇、黃,學(xué)米,晚更學(xué)歐、虞、顏。精于鑒別碑版,有玉虹樓帖,鑒真帖、摹古帖。又國[清]朝名人法書并行于世。卒年六十五?!墩汛郀┬鳌?。
陳其元《庸閑齋隨筆》卷一:“乾嘉之際,天下書家推北孔南梁。梁即梁山舟學(xué)士。
44、 佛裔師 :?
45、 恒公 :?
46、 寂時 :佛教稱僧尼死為“涅槃”,或叫“寂”、“宴寂”、“圓寂”、“寂滅” 。
47、 湖社 :
48、 華秋槎 :華瑞璜,字涇陽,號秋槎,江蘇金匱(今屬無錫)人,官臺州府同知。道光中葉,年已九十尚健在,卒年不詳。其為杭州蘇公祠所集蘇軾句聯(lián):“泥上偶然留指爪,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49、 許表母舅 :
50、 春淙 :梁春淙?
51、 曹司農(nóng) :曹文埴(?-1798)清安徽歙縣人,字竹虛。乾隆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再遷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歷刑、兵、工、戶諸部侍郎。后擢戶部尚書。為官持正,不阿附權(quán)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慶三年卒。謚文敏。
52、 螭坳 :chī ào。宮殿螭階前坳處。朝會時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宋·司馬光《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圣言?!?元·王逢《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xué)士榮。”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一·二書不分優(yōu)劣》:“ 吳兢 、 韋述 、 令狐峘 皆金閨上彥,操筆 石渠 ; 劉昫 等因三人舊文為書,郎舍相踵,既出螭坳親見,又遇 劉司從 之博洽,乃克成書?!眳⒁姟?螭堦 ”、“ 螭首 ”。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
53、 天壽 :猶言天年。《史記·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宋·龔鼎臣《東原錄》:“予當(dāng)天壽之外,所得壽考,乃予功行之致。”
54、 雁塔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是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jīng)典而建造的一座磚塔。歷代有五次大改建維修,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這是一次重大的維修加固工程。在維持了唐代塔體基本造型的基礎(chǔ)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高64.5米,塔基底邊長25米,占地2061平方米,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55、 嵇中堂 :嵇璜(1711-1794年),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人。清朝水利專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于治河。雍正八年進士,歷官乾隆間南河、東河河道總督、工部尚書,晚年加太子太保,為上書房總師傅,以治河有功著稱。
《清史稿·嵇璜傳》:(乾?。┪迨迥晁脑拢澡蛇M士逾六十年,重與恩榮宴。璜年八十,與高宗同歲生,生日在六月,奏改萬壽節(jié)后。上嘉其知禮,代定八月十九日,賜詩及聯(lián)榜、上方珍玩寵之。
56、 瓊林 :瓊林宴。宋·太平興國九年至政和二年,天子均于瓊林苑賜宴新進士,故稱。后世賜宴雖非其地,然仍襲用其名。宋·辛棄疾《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詞:“見君何日?瓊林宴罷醉歸時?!痹尽じ呙鳌杜糜洝ば逻M士宴杏園》:“每年狀元及第,赴瓊林 宴,游街三日?!薄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盀榈氖黔偭盅绲倪@一天叫他去折取杏花,大家簪在頭上,作一段瓊林佳話?!眳⒁姟碍偭衷贰?。
57、 吳年伯:?
年伯 :科舉時代為對父親同年登科者的尊稱,明代中葉以后亦用以稱同年的父親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輩。清·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卷二:“前明正嘉以前,風(fēng)俗猶為近古,必父之同年,方稱年伯,而同年之父,即不爾?!鼻濉なY士銓《空谷香·病俠》:“小侄不幸,將罹大難,特求老年伯相救?!薄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岸撕颓伉P梧的老子都有年誼,秦鳳梧只得站起來招呼老年伯?!?br>58、 南陽仙菊 :司馬光《菊》:
瑣瑣南陽菊,秋潭歲自開。
孤根擁紅葉,落蕊媚蒼苔。
正以參靈藥,因之植紫臺。
愿兼金掌露,同入柏梁杯。
59、 北堂萱 :①指萱草。語本《詩·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敝X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南朝·梁·吳均《酬別江主簿屯騎》詩:“何用贈分首,自有北堂萱?!?唐·駱賓王《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忘懷南澗藻,蠲思北堂萱。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②借指母親。宋·王楙《野客叢書·萱堂桑梓》:“今人稱母為北堂萱,蓋祖《毛詩·伯兮》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湟庵^君子為王前驅(qū),過時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萱。初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清·周亮工《題李武曾灌園養(yǎng)母圖》詩:“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60、 盾鼻弓衣 :盾牌的把手,裝弓的袋。清 · 阮元《題王蘭泉司宼(昶)三泖漁莊第七圖(丙辰)》:盾鼻飛磨露布墨,弓衣細(xì)織簫鐃詩。
61、 王述庵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朱家角(今屬上海)人,清代文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
王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召試第一,入直軍機處。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涉兩淮貪污案罷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因平定金川有功,升任鴻臚寺卿兼軍機章京。歷任江西按察使、陜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官終刑部右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年邁為由辭官。之后主講婁東、敷文兩書院。嘉慶十一年(1806年)逝世,享年八十三歲。
王昶在學(xué)術(shù)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文學(xué)藝術(shù)方面,他工詩文,與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文哲、曹仁虎、黃文蓮并稱“吳中七子”。他的詩文結(jié)集《春融堂集》共60卷,姚鼐、俞樾為之作序。在金石考證方面,王昶窮半生精力搜羅商周銅器及歷代碑刻拓本,撰成《金石萃編》160卷,是一部極有價值的資料性、學(xué)術(shù)性著作。王昶輯有《明詞綜》《國朝詞綜》《湖海詩傳》《湖海文傳》等書。另著有《使楚從譚》《征緬紀(jì)聞》。
62、 許小范 :?
63、 趙次乾 :?
說陶淵明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思想家陶淵明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思想家。是因為他的詩文中飽含著深刻的哲理。梁啟超認(rèn)定陶淵明的哲學(xué)思想可以拿兩個字概括,即“自然”。他在民國十二年出版的《陶淵明》一書中,曾在一段話中接連用了七個“自然”,表達他對陶淵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肯定。國學(xué)大師陳寅恪在仔細(xì)研讀了陶淵明的《形影神》、《歸去來辭》、《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后指出,陶淵明的核心思想旨在“委運任化”、“隨順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運化之中,即與大自然為一體”。由此認(rèn)定陶淵明不僅是一個“品節(jié)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學(xué)家,而且也是“吾國中古時代之大思想家”,一位與其前輩阮籍、劉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義”哲學(xué)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1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