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云:“聲名之顯晦,身分之高低,家數(shù)之大小,只問其精與不精,不系乎著作之多寡也。子建、淵明之詩,所傳不滿百首。然較之蘇、黃、白、陸之數(shù)千百首者,相越何止萬里。詞中如飛卿、端己、正中、子野、東坡、少游、白石、梅溪諸家,膾炙人口之詞,多不過二三十闋,少則十余闋或數(shù)闋,自足雄峙千古,無與為敵。近人以多為貴,卷帙裒然,佳者不獲一二闋。吾難以之覆酒甕,覆醬瓿,猶恐污吾酒醬也,吾愿肆志于古者,將平昔應酬無聊之作,一概刪棄,不可存絲毫姑息之意。而后真面目可見,而后可以傳之久遠,不為有識者所譏。然則蒿庵四十闋,較古人為已多,正不病其少也?!标愂险J為評價詞之優(yōu)劣高低,不在于作品數(shù)量的多寡,而在于質量的精粗。質量精而數(shù)量少并不影響作家的地位和作品價值;而質量差、數(shù)量多也不能以此提高作家的地位和作品的價值。陳氏繼而列舉歷代詞人詞作為例證明這個道理,同時還指出近人以多為貴的陋習是不足取的,并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最后陳氏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認真審清、辨別自己作品的優(yōu)劣,去粗取精,去劣存優(yōu),將“應酬無聊之作,一概刪棄”,保存“真面目”,從而確定詞人的地位和詞作價值。陳氏的這段論述對于我們如何辨析,鑒賞古代文化遺產提供了可資借鑒和參考的經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