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張昱危素張羽·“明初四杰”之一的張羽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張昱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張羽有詩集《靜居集》[3]和文別集《張來儀文集》
。《四庫全書》錄其《靜居集》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6冊錄其《靜庵張先生詩集》一卷(清鈔本)收《張來儀先生文集》一卷、補遺一卷,豫章叢書(士禮居鈔本,民國五年刊)《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85冊影印。《列朝詩集》錄其《靜居集》樂府、五七言古詩140首和《靜居集》五七言今體詩100首,《明詩綜》錄23首,《明詩紀事》錄11首。張羽是元末遺老詩人中名聲最大的江西籍詩人
,為“明初四杰”之一。最早提到“高、楊、張、徐”四杰的,可能要數(shù)明代胡應(yīng)麟,他在《詩藪·續(xù)編》中說“以唐人與明人并論,唐有王、楊、盧、駱,明則高、楊、張、徐”[4],顯然是把張羽比況“初唐四杰”之盧照鄰。其詩音律和諧,情韻幽深
,雖“高雅不及高啟,俊爽不如楊基,而覃知冶煉,佩實銜華,自是詩人之詩。近體詩尤清遒澹逸,有不盡之味”。[5]如《送劉仲鼎歸杭州》:
欲別又牽衣,傷心故舊稀
。自憐為客久,不忍送君歸。遠岫明殘雪,空江淡落暉。東風(fēng)重回首,一雁背人飛。這首詩雖是傳統(tǒng)的送別題材,但寫得情韻悠遠
,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足見詩人冶煉之功。開篇以“牽衣”動作細節(jié)表難舍之情,故舊多凋零又如《燕山春暮》:
金水橋邊蜀鳥啼
嘆春
注釋
[1]按:《明史》本傳稱“從父宦江浙
,兵阻不獲歸,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2]按:《姑蘇志》卷五十二稱“至正、洪武之際,(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齊名,號‘吳中四杰’”張羽的《詠蘭花》全詩的意思是什么?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是蘭花瓣白蕊黃
《詠蘭花》
1
2、全詩原文如下:
能白更兼黃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3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
此詩詠蘭
擴展資料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
官至太常丞
書法纖婉有異趣,仿佛謝莊月賦
張羽的《詠蘭花》實際上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能白更兼黃”
參考資料::張羽
明詩人張羽《戴山迎送神曲》 求這首詩的賞析翻譯戴山迎送神曲
明代:張羽
山蒼蒼兮多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2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繪畫·溪山行旅圖
下一篇:
(美國)E·E·肯明斯:太陽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