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北朝三書·楊衒之和《洛陽伽藍記》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文獻·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北朝三書·楊衒之和《洛陽伽藍記》
楊衒之
作者自序說
,他在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游洛陽,見“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有感而作《洛陽伽藍記》。《歷代三寶記》《法苑珠林》《直齋書錄解題》等均作五卷,與今本同。這五卷是:城內(nèi)、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每卷以著名的佛寺為綱目注釋
① 參見周祖謨《洛陽伽藍記校釋》,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② 參見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注》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洛陽伽藍記》是什么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于一身的名著書中歷數(shù)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
,分城內(nèi)、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guī)模及與之有關(guān)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與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一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據(jù)書中自言
,作者在魏孝莊帝永安年間(528年-529年)曾官奉朝請,見帝都洛邑極盛時。時隔二紀,孝靜帝武定五年(547年),因行役重覽洛陽,見其“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墻被蒿艾,巷羅荊棘”,甚至連鐘聲都罕聞。追思往昔,難免黍離麥秀之悲,故撰斯記,傳諸后世。洛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遷都于此
,直到孝靜帝天平元年(534)遷都鄴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經(jīng)濟尤其是孝文漢化后
寺院見證了北魏京師洛陽的興廢,不少大伽藍(如胡太后建造的永寧寺(516-534))還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舞臺
《洛陽伽藍記》作于北魏滅亡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s/1SbMnsr2j6oGYBijFvRJFsg
?pwd=3h4g 提取碼: 3h4g?
北朝三大散文杰作是指哪些北朝三大散文杰作→水經(jīng)注(酈道元),洛陽伽藍記(楊炫之),顏氏家訓(顏之推)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與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4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月下獨酌》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