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賀鑄
踏莎行·芳心苦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這是《踏莎行》七首的第四首,是傷悼殘荷之作,似乎有所寄托。荷花謝去結(jié)子,心有苦味。全詞之眼在一“苦”字,又是詠凋殘的荷花,故以“芳心苦”為題。
詞分上下闋:上闋寫殘荷孤獨寥落的處境,點題;下闋寫殘荷的苦悶,具體闡明題旨。
先寫荷花生長的環(huán)境:“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痹跅盍鴧采那刍丨h(huán)的水塘,在鴛鴦鳥出沒的兩水相交的淺灘,都是荷花喜歡生長的地方。荷蓋高撐,荷花芳潔,出污泥而不染。自古以來,高潔之士,都喜愛她,贊美她。可是,“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如今,它的周圍布滿密密層層的綠萍,采蓮人的小舟似乎也被隔斷了,更沒有那一貫喜愛芳香的蜂蝶來欣賞。這是為什么呢?“紅衣脫盡芳心苦”。因為它,美麗的荷花已經(jīng)衰老凋殘:在嚴酷的秋風摧殘下,它已經(jīng)脫盡粉紅的衣衫,剩下的只有一顆滿含苦辛的芳心。
再寫殘荷的苦悶。天色漸晚,夕陽返照的微光迎接著潮水;天際流動的烏云帶著細雨。它啊,“依依似與騷人語”。這凋殘衰老的荷花在風雨中搖曳,撲向詞人的懷抱。它好像在與詞人訴說:當年不肯在青春年少之時嫁與春風,如今卻無緣無故被這秋風誤了!“不肯”、“無端”的對照之中,飽含著辛酸,也充滿著憤懣和不平。
全詞用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殘荷孤獨寂寥,突出了它日薄西山、卑微凄涼的生存;用擬人手法描繪荷花因為“不肯嫁春風”而延誤了美麗的青春,如今不但再沒有人理睬,而且連“蜂蝶”也不肯光臨。這些鋪陳描寫,都集中地表現(xiàn)了殘荷的芳心之“苦”。
這難道僅僅是“殘荷”的形象嗎?它既像白居易筆下的潯陽江頭的琵琶女,也像一個不肯攀附權(quán)貴乘借“春風”而老大無成的士人。賀鑄為人豪俠尚氣,一生渴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肯阿事權(quán)貴,雖然出身貴族,在做了幾任小官之后,也不得不退隱江湖,過著寂寞的隱逸生活。試以賀鑄的為人和遭遇與“殘荷”比較,不難看出作者的用意所在。因之,字里行間是那么飽含深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5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詩《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 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楚辭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