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萬俟詠
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不難看出,本詞有所本。傳云唐人孟浩然有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名動京師,溫庭筠《更漏子》又云:“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恨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彼纬鯊埾雀芯洌骸吧钤烘i黃昏,”陣陣芭蕉雨。”本詞雨打芭蕉取象于張先,而句意大抵出溫詞,溯其源,又不得不歸之于孟詩。
然而因襲中亦見創(chuàng)新,詞人點染成句之工,倒是一個范例。
其法有二:一曰渲染影借,二曰往復(fù)以盡其意。
溫詞下闋的“一葉葉,一聲聲”,被移到了上闋起句,又易“葉葉”為“更更”,“一聲聲,一更更”,先以疊詞疊韻造成了凄切單調(diào)的情韻。第三句方拈入“芭蕉”,又加一“燈”如豆與雨打芭蕉聲相應(yīng),“窗里”、“窗外”再用疊詞,便在更深的單調(diào)寂寞之中,使聲光互映,渲染了氣氛,于是“更更”長夜,凄凄雨天中離人的百無聊賴之感,便盈滿而溢,化作了“此時無限情”。
一詠不足,再詠之?!盁o限情”過片換頭,行為下闋的“夢”字,“恨”字。尋“夢”只求“愁情聊勝無”,卻為雨打芭蕉,聲聲滴破,更更難成,這悲“恨”豈非更是“難平”?!半y”字三相疊,后難更甚于前“難”,于是化作怨語“不道愁人不喜聽”,“不”字四相疊,凸現(xiàn)“愁”字。由尋“夢”而“恨”(憾)而結(jié)到“愁”,層層遞進,凄意更滿,“無限”悵惘,然而這雨聲完全不關(guān)懷,依然是“空階滴到明”。聽雨在下闋進而為恨“雨”,不愿聽而又不得不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翻用唐詩或前人詞句,是宋詞一種常見的技法,意在借前見后,暗示以調(diào)動讀者想象,其成敗的關(guān)鍵,在于能否翻新。此詞成功了,語似平淡,而意味無窮。由二法進而玩其奧秘,又可悟字詞位置的作用,上、下片分以“芭蕉”、“愁人”居中,則一篇皆活,試易其位,必不能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八陣圖》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