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鹿虔扆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這是一首抒寫“黍離之悲”的詞。但我們在《詩經(jīng)·王風》的《黍離》篇中,可以看到“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行役之人,聽到“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嘆息之聲;在這首詞中,卻看不見一個人影,聽不到一點聲音。作者的“黍離之悲”,既不是通過自己之口直接表達的,也不是借助他人之口間接表達的,而是由他筆下的景物折射出來的。
詞的上闋,一開頭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重門深鎖、綺窗緊閉的廢苑。接下來,作者以翠華人去點明苑內杳無人跡,以歌吹聲斷點明苑內闃無人聲,從而給人以極度荒涼靜寂之感。詞的下闋,更以煙月點明時間的深夜,以露荷點明季節(jié)是初秋,展現(xiàn)了一個月照深宮、殘荷泣露的畫面,進一步為這座荒寂的廢苑增添了凄清哀艷的色彩,把環(huán)境氣氛渲染得更為悲傷。
從表面看,這首詞通篇都是寫眼前景,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了作者的心中情。王夫之曾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也說:“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本驮娫~創(chuàng)作而言,在我為情,在物為景,要求做到物我雙會、情景交融。而如果就詩詞欣賞而言,一個讀者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作品使人感到物與我之間、在寫景與言情之間,還有界限可尋;另一些作品卻使人感到亦物亦我,亦景亦情,我在物中,情藏景內,無法區(qū)分它們是景語還是情語。前者可以說是情景相映,后者一般稱為寓情于景。這首詞就正是一首寓情于景之作。而且不妨說,它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主要倒不是呈現(xiàn)在紙面上的廢苑凄涼之景,而是滲透在詞筆中的作者哀痛之情。聯(lián)系鹿虔扆的經(jīng)歷,他生在五代十國動亂之際,曾在后蜀做過永泰軍節(jié)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蜀亡后沒有出仕新朝。可以想見,他在寫這首詞時,負荷著身經(jīng)亡國的感情重擔,不能不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北M管他沒有讓自己出現(xiàn)在詞中,詞中卻處處有他的影子。而正由于作者寫詞時是以我觀物,寓情于景,在物中隱藏著我,在景中注入了情;讀者在欣賞這首詞時,也自會反過來,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從詞中呈現(xiàn)的那一荒寂凄涼的境界,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看到了他的蕭瑟哀傷的心境。這里,有詩歌創(chuàng)作,同時也有詩歌欣賞方面的心物感應作用。
在這首詞中,作者不僅以我觀物,而且還化我為物;不僅寓情于景,而且還賦情與景。他把本是無知、無情的景物寫得似乎有知、有情,或應當有知、有情。在他的筆下,荒苑中的一扇扇“綺窗”,因人去樓空而感到寂寞、愁對秋空;野塘中的一朵朵“藕花”,因暗傷亡國竟相向而泣、淚濕香紅。作者更為“煙月”仍照深宮,而責怪她的懵懂。這樣,“綺窗”、“藕花”、“煙月”都和人一樣成為歷史滄桑的目擊者,而“暗傷亡國”的“藕花”,更成為作者感情的化身。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在詩歌中是常常運用的。如陳羽《吳中覽古》詩“春色似憐歌舞地,年年先發(fā)館娃宮”,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張泌《寄人》詩“多情只有春庚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等等,都是變人的感情為物的感情。而與這首詞在取景、命意上更相似的是晏殊《蝶戀花》的上闋:“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甭乖~令窗愁、荷泣,而責怪煙月不知人事已改;晏詞則令菊愁、蘭泣,而抱怨明月不諳離別之苦。但從內涵看,晏詞讓檻菊、蘭草、明月來表達的只是離愁別苦;鹿詞讓綺窗、藕花、煙月來表達的則是亡國之恨,其感情分量是更為沉重的,其感染力量也是更為強烈的。
還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這首詞要顯示的本是一個極度荒寂凄涼的境界,但作者并不一味去寫荒涼,而在寫荒涼的同時,以“金鎖”、“綺窗”、“翠華”、“玉樓”、“歌吹”、“香紅”等字樣來暗示當年的繁華,使荒涼中閃現(xiàn)著繁華的余輝。這一明筆與暗筆的錯雜運用,以暗筆寫昔日的繁華來反襯今日的荒涼,就使這一荒涼景象顯得更加可悲,也使今昔之慨與興亡之感浮現(xiàn)紙上。此外,作者在使用擬人化手法的同時,也交叉重疊地使用了襯托手法,以增強藝術效果。在這首詞中,被賦予生命和濃烈的感情,并賴以點明主題的是“藕花”,但它卻不是孤零零地出現(xiàn)的。作者不僅在上闋中就已經(jīng)安排好了“綺窗”作為陪襯,以“綺窗”的“愁對秋空”,遙遙引出“藕花”的“露泣香紅”,而且把懵懂的“煙月”穿插在“綺窗”與“藕花”之間,使其上下起反襯作用,一方面反襯上面“綺窗”的愁恨,一方面更與下面相向而泣的“藕花”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更有力地托出了通過“藕花”來表達的“暗傷亡國”的主題。
《樂府紀聞》稱鹿虔扆,“詞多感慨之音”,倪瓚也稱贊他的詞“曲折盡變,有無恨感慨淋漓處”。他僅僅留存下來六首詞,其中《思越人》一首有“雙帶繡窠盤錦薦,淚侵花暗香銷”句,據(jù)《十國春秋》說,被“詞家推為絕唱”,但比較之下,仍應推這首《臨江仙》詞為他的代表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4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書法楹聯(lián)·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