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文賦詩詞曲賦文論·文賦
作者陸機。字士衡
陸機的《文賦》原文是什么?譯文和中心意思是什么
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
佇中區(qū)以玄覽
,頤情志于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其始也
,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伊茲事之可樂
體有萬殊
,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圓,期窮形而盡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詩緣情而綺靡
,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
或仰逼于先條
或文繁理富
或藻思綺合
或苕發(fā)穎豎
或讬言于短韻
若夫豐約之裁
普辭條與文律
,良余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若夫應感之會
伊茲文之為用
,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殆則于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于將墜,宣風聲于不泯。涂無遠而不彌譯文
我每次閱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
,對他們創(chuàng)作時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誠然,作家行文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丑,好壞還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評論的。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確反映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思想。大概這個問題,不是難以認識,而是難以解決。因此作《文賦》借評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闡述作樣寫有利,作樣寫有害的道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久立天地之間
,深入觀察萬物;博覽三墳五典,以此陶冶性靈。隨四季變化感嘆光陰易逝開始創(chuàng)作,精心構思
完成構思,布局謀篇
文章體式千差萬別,客觀事物多種多樣
客觀事物千姿百態(tài),文章體式也常變遷
有時下文對上文有損害
,有時上文對下文影響。有時語言不順而事理連貫,有時語言連貫而事有妨。把它分開兩全齊美,合在一起互相損傷。所用辭意嚴格考較,去留取舍他細衡量。如用法度加以權衡,絲毫不差合乎詞章。有時辭藻繁多義理豐富
,欲達之意卻不清楚。文章主題只有一個,意思說盡不再贅述。關鍵地方簡要幾句,突出中心這是警語有時組織詞義如編彩繪,嚴密漂亮光澤鮮艷
有時個別句子出類撥萃
,象蘆葦開花禾苗秀穩(wěn)。如聲不可拴,影不可追,佳句孤零零超然獨立,絕非庸言能夠相配。心茫然很難再尋佳句,猶豫徘徊又不忍將客觀存它舍棄。文有奇就象石中藏玉使山嶺坐輝,又象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未經整枝的灌木踢然不美,招來翠鳥也會為它增加。文章作用很大,許多道理借它傳揚
。道傳萬里暢通無阻,勾通億載它是橋梁。往能挽救文武之道使之不至衰落,它能宏揚教化使其免于泯滅。人生道路多么廣遠它都能指明,世間哲理多么精微客觀存在都能囊括。它的作用同雨露滋潤萬物本比,它的手法幽微簡直與鬼神相似。文章刻于金石美德傳遍天下,文章播于管弦更能日新月異。評價
《文賦》是中國最早系統(tǒng)地探討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的論著。全文以賦的形式寫成
。作者是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文賦》是我國古代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特點的最早的一篇專論,在美學史上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文賦是賦體的一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作為賦的一類變體,文賦是唐宋古文運動的產物
。中唐韓愈
、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在復古口號下改革了駢偶語言。他們的賦作直接繼承發(fā)展先秦兩漢古賦傳統(tǒng),象韓愈《進學解》,柳宗元《答問》、《設漁者對智伯》,雖不以“賦”名篇,但其體裁取自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正是《文選》列為“設論”一類的古賦之體,既保持主客答難的賦的結構,又用比較整飾而不拘對偶的古文語言,實質便是文賦。文賦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宮賦》。北宋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古文運動
,繼承韓、柳革新的傳統(tǒng),反對宋初盛行的西□派駢偶文風,進一步鞏固了古文取代駢文的文學語言地位,擴大了古文的文學功能。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賦這一賦體發(fā)展得更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歐陽修《秋聲賦》和蘇軾前
、后《赤壁賦》。從體裁形式看,《秋聲賦》和《前赤壁賦》都還保持“設論”一類漢賦的體制,既有主客答難的結構形式,又吸取韓愈《進學解》的敘事性質,但擴大了敘事部分,增加了寫景抒情部分宋代文賦的實質是用古文語言寫作的具有賦的結構的韻文
《文賦》的作者是誰
在《序》中
,陸機具體闡述了寫作此書的目的,也提出了文學批評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即“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故寫此專論“以述先士之盛藻作品在創(chuàng)作的準備階段,注意到了作家本人的修養(yǎng)及自然和社會生活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
《文賦》在中國文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6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