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查嗣瑮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查嗣瑮
字德尹,號查浦。浙江海寧人。名詩人查慎行之弟。少聰穎,早歲即有詩名,與慎行齊名,人稱“二難”。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編修,擢為侍講。在館十年,名與慎行皆為帝所知。與兄先后歸里。年皆在七十以外,極唱和之樂。其弟嗣庭于世宗雍正四年(1726)罹文字獄,次年瘐死獄中,仍戮尸梟示。闔門就逮,嗣瑮遣戍陜西,卒于戍所。嗣瑮早年游跡遍四方,所至與賢豪長者唱和無虛日,故其詩多覽眺留題、吟詠各地風物之作。其《燕京雜詠》一百四十七首,詠北京史事,其中時涉及明末與清初宮廷史實。如“分明靺鞈繞龍文,親捧天子過五云。遮路兒童渾不識,錯呼天子是將軍”,即寫清初皇帝之好武。此組詩大多詩旨隱晦,以時事為典,故為當時人傳誦??梢暈槠溆浶性姶碜鞯摹哆^白沙嶺寄同年張硯齋》云:“積翠浮空不見峰,群峰俱擁萬株松。怪來小驛重關(guān)路,忽與千巖萬壑逢。丹壁斜飛千尺練,白云遙送一聲鐘。龍眠居士如相識,畫我山莊第幾重?”詩中寫層巒疊嶂與浮嵐翠靄互相掩映,寫人在山間小路行進而不見山之真貌的情景皆十分生動。嗣瑮詩風與慎行近似,著有《查浦輯聞》、《南北史識小錄》、《音類通考》等。其詩收入《查浦詩鈔》,凡十二卷?!肚迨犯濉肪硭陌怂?、《清史列傳》卷七一并有傳。
《宿建德江》選自?《全唐詩》,《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全唐詩》的編修過程是這樣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燁即考慮編纂此書,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wù)交給江寧織造曹寅,并將內(nèi)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fā)下,作為??妆?。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參加校刊編修的有賦閑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編撰基礎(chǔ)
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能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nèi)編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tǒng)簽》的成果。
季振宜(1630年—1674年),字詵兮,號滄葦,泰州泰興人,為清初著名藏書家,藏書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詩,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歷時十年,始得告成。
全書凡七百十七卷,收詩四萬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據(jù)材料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據(jù)《季滄葦藏書目》記載,其所藏宋版唐詩總集、別集,多達一百五十馀種,如宋刻《萬寶詩山》、明抄《詩淵》,皆為罕見的大型類編詩集。在其開始編集后,又得到錢謙益原擬“集成唐人一代之詩”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吳琯《唐詩紀》的成果。
具備了這些條件,以季氏的學力,經(jīng)過十年的反復(fù)校訂、廣事補遺,終于編成該書.書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當時書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轉(zhuǎn)入內(nèi)府。
胡震亨(1569年—1645年),字孝轅,號遁叟,浙江海鹽人,官至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唐音統(tǒng)簽》為其費畢生精力編成的唐詩總集,全書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為序,按時代先后輯錄唐及五代的詩作以及詞曲,歌謠,酒令,占辭等,末附《癸簽》,為唐詩研究資料匯編。
胡氏編此書,搜集資料極其廣泛。唐人佚篇殘句,皆盡所見輯出,并注明出處。唐詩本事及評論資料,亦間附詩后。詩人小傳考證尤為詳盡,并采輯遺文佚事,附入小注。此書編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數(shù)則以抄本傳世。
《四庫全書總目》述《全唐詩》資料來源云,“是編秉承圣訓,以震亨書為稿本,而益以內(nèi)府所藏《全唐詩集》,又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之所載,補苴所遺?!彼暂^含混,且有所隱諱。
經(jīng)今人周勛初考證(見《文史》第八輯《述〈全唐詩〉成書經(jīng)過》),知《全唐詩集》即指季書,彭定求等對二書的利用情況,亦不盡屬實。
以《全唐詩》與季、胡二書覆勘,可知是以季書為主、兼采胡書編成的。具體來說,初、盛唐部分以季書為底本,略作增刪校補,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書比較單薄,編修諸臣參用胡書作了較大幅度的增補,如殷堯藩詩,季書全缺,即據(jù)胡書補入;胡曾、司空圖詩,季書失收甚多,亦據(jù)胡書補齊。
另外,季書所輯以完詩為主,胡氏則廣搜零章碎句。《全唐詩》各集后所附佚句,絕大多數(shù)系據(jù)胡書移錄。
"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出自哪個朝代詩人出自《全唐詩》收錄的唐代詩人李白的《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全詩節(jié)選如下:
太伯讓天下,仲雍揚波濤。
清風蕩萬古,跡與星辰高。
開吳食東溟,陸氏世英髦。
夫子特峻秀,岳立冠人曹。
風流少年時,京洛事游遨。
驂驔紅陽燕,玉劍明珠袍。
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
譯文如下:
泰伯三讓天下去吳越,仲雍也在吳越建立仁政,如揚波濤。 他們可謂是清風蕩滌萬古,仁跡可與星辰比高。 三國時代孫氏開辟東吳,陸氏世出英髦之才。
賢君你秉承陸氏高尚節(jié)氣,如山岳恃,可謂人杰之冠。 想當年,我風流少年之時,去京洛從事游遨干謁。 腰間掛著延陵劍,身穿玉帶明珠袍。 曾經(jīng)與斗雞徒鬧別扭,他們伙同五陵豪士。
擴展資料:
《全唐詩》簡介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隋及初唐是詩歌史上的過渡時期。唐代詩歌達到全面繁榮,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僅《全唐詩》所收,就有詩人2200余家,詩作48900余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有五六十個,產(chǎn)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7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