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 升
這是一首古代的“墻頭詩”。據(jù)《宋詩紀(jì)事》,作者林升是宋孝宗淳熙間臨安一位士人,生平無考。
用對遼、西夏、金的屈辱退讓換取茍安,是趙宋王朝自開國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國策。其結(jié)果是,中原被占,兩朝皇帝做了俘虜。然而,此一教訓(xùn)并未使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略為清醒;他們不思恢復(fù),繼續(xù)謀求“王業(yè)之偏安”。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這水光山色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終焉之志,于是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jīng)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幾十年中,杭州終如北宋的汴州,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形象——華麗的樓臺和靡曼的歌舞,從空間的無限量與時間的無休止,寫盡了杭州的豪華和所謂承平氣象。然而正言若反,這層層的樓臺不能不使人聯(lián)想到殷紂王的鹿臺、楚王的章華臺、吳王的館娃宮與隋煬帝的江都宮;這無休止的歌舞,即棄遠而言近,猶令人想起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和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芭L(fēng)熏得游人醉”,“熏”字極為傳神。江淹《別賦》云:“閨中風(fēng)暖,陌上草熏。”那些西湖上的“游人”,大約正是因此而陶醉。一個“熏”字,把這些人的醉夢之態(tài)寫足。這些醉生夢死之徒,毫無憂患意識,忘乎所以,竟把杭州當(dāng)成了汴州!昔日汴京城內(nèi),巨宅別墅,秦樓楚館,歌舞無虛日,終至朝廷傾覆,歌兒舞女,金銀珠玉,盡入金人的囊中。今日南渡的貴富之家,歌舞湖山,樂不思蜀,正蹈汴京陷落的覆轍而不知。豈不可悲!含蘊甚富,憤慨極深,然而不作謾罵之語,正是此詩特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9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