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李贄
明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原名林載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篤吾、溫陵居士、百泉居士、思齋居士、龍湖叟等。福建省泉州晉江縣人?;刈濉<尉溉荒?1552)中舉,后歷任共城(今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等職。在40歲時經友人介紹接觸王陽明學派,對王陽明的見解很是欽佩。嘉靖四十五年(1566)補禮部司務,開始潛心研究王陽明學說。隆慶四年(1570)后,歷任南京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與王學“泰州學派”的王畿、羅汝芳、耿定理、焦竑、王襞等人交游,深受泰州學派的影響。萬歷五年(1577)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認識到社會的虛偽和丑惡,不愿同流合污,于三年后棄官,隱居大理的雞足山,讀《藏經》不出。后至黃安(今湖北紅安)耿定理家寄居,不久又徙居麻城龍?zhí)逗シ鹪?,以讀書、著述為事近20年。后受官方迫害,輾轉流亡至北京西山極樂寺、南京永慶寺、河北通州等地。萬歷三十年(1602)被捕入獄,同年三月被迫自刎。
李贄一生的重要貢獻在于主張革舊鼎新,反對復古倒退。他反對道學,自稱“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認為《六經》、《論語》、《孟子》只是當時弟子的隨筆記載,而不是萬世不變之真理,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大膽貶斥時政,裁量歷史人物,抨擊社會制度,把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陳勝是“古所未有”,項羽是“千古英雄”,武則天為一代英主;而把理學家程頤和朱熹看作是假話騙人的偽君子。在教育方面,提倡自由,反對尊孔讀經;反對“師道尊嚴”,主張互教共學;反對男尊女卑,主張教育平等。這些思想和主張都是反傳統(tǒng)、反道學的,當然受到封建制度對其的殘酷迫害。最終明神宗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將其逮捕入獄并迫害致死。李贄一生著述很多,有正續(xù)《藏書》、正續(xù)《焚書》、《初潭集》、《李溫陵集》、《批評忠義水滸傳》、《李卓吾先生批點西廂記真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幽閨記》、《李卓吾先生批評浣紗記》、《史綱評要》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9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詩《杜甫·兵車行》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 《清平樂·紅箋小字》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