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年哭知己,白日下荒臺。
淚落吳江水,隨潮到海回。
故衣猶染碧,后土不憐才。
未老山中客,惟應(yīng)賦八哀。
---謝 翱
詩人謝翱二十八歲時(1276),元兵攻下臨安,俘虜了宋朝皇帝趙?。文天祥在福建起兵抗元,詩人追隨文天祥,參加了勤王軍。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在大都就義。謝翱隱居南方,每逢文天祥就義的日子,總要找個秘密的地方來哭祭他。至元二十七年是文天祥就義后的第九個年頭,謝翱于這年的十二月初九日傍晚,來到浙江桐廬縣富春江的西臺,設(shè)置文天祥靈主,悄悄哭祭?;氐酱蠒r,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見謝翱《登西臺慟哭記》及黃宗羲所作注釋。據(jù)《梨洲遺著匯刊》本。)
十二月初九日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也是年歲將殘的日子,詩人登上富春江畔“高數(shù)百尺”的西臺,冒著被元兵搜捕的風(fēng)險,哭祭了文天祥。他回想十五年前,自己還是一個“布衣”青年的時候,由于抗元的共同愿望,被文天祥選拔為諮議參軍,確可稱為“知己”。十五年后的今天來哭祭“知己”,正好是白日落下西臺的黃昏時候,心境十分凄涼,他感到自己的眼淚流入了富春江,將會隨著錢塘江潮而流入東海,又將隨著海潮而返回富春江里,海潮常常要返回來,自己的眼淚也將永無休止地返回來,對民族英雄表示哀悼。
他想象文天祥就義之前,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四年,多次拒絕元朝的誘降,身上穿著宋朝的“故衣”,不肯更換,最后終于碧血染“故衣”而保持了自己的名節(jié),這句是化用《莊子》“萇弘血化為碧”語意。無情的皇天后土,為什么不愛惜這樣的人才而讓他失敗呢?四十二歲的詩人想到自己雖然“未老”,也只能無所作為而隱居山中,像杜甫寫《八哀》詩來哀悼張九齡、李光弼等英雄人物一樣,寫詩來哀悼文天祥了。
全詩只有八句,第一句點出哭祭的日子是“殘年”,第二句點出哭祭的時間是傍晚,第三四句寫自己淚隨潮涌,東流而復(fù)返,悲痛之情,回旋往復(fù),不能自已。五六兩句哀痛文天祥的犧牲,埋怨天地的無情。七八兩句訴說自己只能悄悄地寫詩來表示哀痛。整個詩篇都顯得平平淡淡,不假雕琢而自然悲痛,但這悲痛是從熱血中噴射出來的,因而整個詩篇也是用血寫成的。讀了此詩,不難想象詩人在荒臺之上,“以竹如意擊石”招魂,而“竹石俱碎”(《登西臺慟哭記》)的情景,多么令人悲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0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遼金元明清·慈禧喜讀《紅樓夢》
下一篇: 自由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