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jié)選)》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①。
攝提貞于孟陬②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③: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④。
扈江離與辟芷兮⑤,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⑥。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⑦。
日月忽其不淹⑧兮,春與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注釋】
《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節(jié)選部分為全詩開篇24行,主要介紹了屈原的身世以及他對生活和祖國的熱愛。
①高陽:楚之遠祖。苗裔:遠末子孫?;士迹禾妗?/p>
②孟陬(zōu):夏歷正月。
③覽:觀察。揆:揣測。肇:通“兆”,卦兆。錫:通“賜”。
④紛:盛多的狀。重(chóng):加。修(xiū):通“修”,美好。能(nài):通“耐”。
⑤扈(hù):披。江離:即江蘺,一種香草。芷:白芷。
⑥汩(yù):水流急的樣子,形容流逝的時光。與:等待。
⑦搴(qiān):摘。阰(pí):山坡。宿莽:水莽草。
⑧淹:停留。
【大意】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已故的伯庸的兒子。攝提那年正當(dāng)正月之時,我正在庚寅日那天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賜給我相應(yīng)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zhì),我加強自己的修養(yǎng)。我把江蘺、芷草披上肩,把秋蘭結(jié)成索佩掛身旁。
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時不我待令人心慌。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替變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心中害怕君王逐漸衰老。
何不趁著盛時揚棄穢政,何不改變這些法度?乘上千里馬縱橫馳騁吧!來,讓我在前為你引路!
【賞析】
那是楚懷王二十四年,屈原來到漢北的第二年。云夢澤的水還像往常一樣浩蕩、洶涌,湖邊還是一如既往地生長著許多美麗的花草,漂亮的草木總是使人想起一些令人懷念的往事和故人。
詩人總是多愁善感,傷春悲秋,而所愁所感卻各有不同,令屈原憂愁的是他的祖國。有心、有志、有力報國而無門,使屈原心中產(chǎn)生了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當(dāng)他意識到自己返回?zé)o望時,胸中的情緒便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噴涌而出。
他進入了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間不見君王,天界不見天帝;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哪怕一個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無所獲。他的天界在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那里是那么的廣闊、雄偉、瑰麗,那里有“龍馬銜甲”,有地上的人能夠想象到的一切,卻終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和期盼的事。
若只是自怨自艾、唉聲嘆氣,后世必不會如此推崇屈原,在《離騷》中,他留給我們的還有更多。
通過《離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即使在絕望中,他仍懷揣希望等待黎明的到來。無論是身居廟堂還是跌落草莽,他都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主張舉賢授能,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而他對真理的追求,堅強的意志,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節(jié)選部分所描述的正是屈原對生活的感悟、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拓展】
唐代杜甫曾作《祠南夕望》悼念屈原,全詩如下: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
興來猶杖屨,目斷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近人也多有感屈原情操之高尚,作詩紀念,如毛澤東就曾作《屈原》詩一首,全詩如下:
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2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王安國《題滕王閣》古詩鑒賞
下一篇: 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韓子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