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曲
蘇軾
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
就在產生那首卓絕千古的中秋兼懷胞弟的詞章(《水調歌頭》)之后不久,蘇軾兄弟便得到了團聚的機會
。熙寧九年(1076)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離去。七年來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
。首句便及此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蓋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明月團圓
詞避開情事的實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2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蘇舜欽《夏意》古詩鑒賞